《左傳》中稱晉文公爲「晉侯」,稱秦穆公爲「秦伯」,爲什麼一個是「侯」,一個是「伯」?

題目:

《左傳》中稱晉文公爲「晉侯」,稱秦穆公爲「秦伯」,爲什麼一個是「侯」,一個是「伯」?
中國古代的爵位按高低有「公、侯、伯、子、男」的劃分,但在《左傳》中,把一國之君晉文公稱爲「晉侯」,卻稱秦國的一國之君秦穆公爲「秦伯」,爲什麼一個是「侯」,一個是「伯」?晉文公比秦穆公的爵位高嗎?那誰是「公」?

解答:

《左傳》昭公四年載楚靈王在申地大會諸侯,楚大夫椒舉向宋國左師向戌與鄭國執政子產問禮儀形式.向戌說:「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會諸侯之禮六.」子產說:「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杜預註:「其禮六儀也.宋爵公,故獻公禮.鄭伯爵,故獻伯子男會公之禮.」這也說明公爵位在伯子男之上.
《左傳》桓公十年載,齊國受到北戎侵襲,諸侯出兵救齊,其中鄭國公子忽戰功最著.但是,魯人受齊國委託在給各國援軍分發糧餉時,以王室頒行的爵祿等級爲序,因鄭爲伯爵,所以列在最後.鄭國憤憤不平,聯合齊、衛一道攻擊魯國.《春秋》記載這件事,先書「齊、衛」,後書「鄭」,把齊、衛看成主謀,鄭是脅從.《左傳》解釋說:「先書齊、衛,王爵也.」即說齊、衛爲侯爵,位在鄭國之上,所以記爲首惡.
上述材料充分證明:在周代,「公侯」的爵位明顯高於「伯子男」.五等諸侯的排列次序確是爵秩的高低等差.
專就「公侯」而論,公又高於侯.《左傳》莊公十八年,「虢公、晉侯朝王,王饗禮,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四匹.」〔6〕當時人評論說:「非禮也.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所謂「名位不同」,是說虢公時任王朝卿士,位爲「公」,而晉爲侯爵,虢爵位高於晉侯.依周制,天子接見諸侯,應「正班爵之義」〔7〕,虢公高於晉侯,賞賜時就該「禮亦異數」.而今王不辨虢公與晉侯的爵秩高低,賞賜同樣的禮物,就是「以禮假人」,這是違背周禮的.
周代諸侯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周代社會等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曾概括世界各民族奴隸制與封建制的共同特點說:「在過去的歷史時代,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爲不同的等級,看到由各種社會地位構成的多級的階梯.」〔8〕周代諸侯的五等爵就是周代諸侯中「多級的階梯」的表現形式.在周代社會中,統治階級內部的這種「多級的階梯」是普遍存在的,不僅諸侯中有,卿大夫中也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