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分條理的介紹下高中語文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詞性、特殊句式等.要比較方便看的.

題目:

詳細、分條理的介紹下高中語文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詞性、特殊句式等.要比較方便看的.
較好的有加成分

解答:

接過幾屆高一新生,在初高中語文知識銜接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極其普遍的問題.對於語法知識,大多數學生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學生一竅不通.什麼是名詞?什麼是動詞、形容詞?這些大概知道,當問到介詞有哪些?副詞有哪些?哪些詞是助詞、代詞等?作爲語文老師的我,很震驚地發現班上的學生能正確地回答的只有少數一部分.私下調查發現,在初中階段,語法知識基本上就沒學,學生就只是簡單的知道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等.
  記得自己做學生的年代裡,老師把語法知識當作學習語文的重點來講,因爲學懂了語法知識,我們可以輕鬆地理解一個詞語或者一個句子的基本意思,利用語法知識,我們可以劃分句子成分、判斷病句、判斷文言特殊句式,甚至可以推廣到學習英語、日語等,作用何其大啊!但是,現在的教材哪裡有系統語法知識學習呢?甚至對研究語法知識的文章也少之又少,所以有人說:「語法知識的研究正處於『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窘境.」
  很多學生看到病句就頭痛.爲什麼?病句最基本的就是分析句子成分,學生連句子成分都找不出來,病句題不會做也就不爲過了.甚至英語中的語法結構也與漢語相聯繫,學不好的話,那是影響非常大的.因此,建議新課程改革,要把漢語語法知識,作爲重點來學習,對學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在此我想談談在語法知識教學中,我的做法:
  一、 抓好開頭,提高認識.
  高一的第一節課就要對學生強調語法的作用,學一點語法,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使自己的說和寫更正確,更規範.首先,讓學生重溫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熟悉基本的詞性,學生對虛詞認識不深,尤其是介詞、副詞、助詞和代詞等;然後學習短語、句子成分,劃分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再利用這些語法知識去判斷文言文的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轉變;或者利用這些語法知識去判斷病句等等.可以把語法知識擴展到許多的方面,其實,掌握語法知識也是提高語文水平的好方法.
  二、 平時訓練,寓教於樂.
  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多從生活中采搬生動活潑的語言例子來充實知識,並以動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語法知識的訓練.比如講到什麼是介詞的時候,我要求學生記住介詞的順口溜:
  自從以當爲按照,
  由於對於爲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嚮往朝.
  這樣容易記憶,印象也深刻,又如講《沁園春.長沙》老師就詞性動態變化所產生的奇妙效果來講授詞性知識,「糞土當年萬戶侯」中的「糞土」,名詞轉化爲狀語,把……視如糞土,表現了毛澤東等青年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常聽見"幸福著你的幸福""吹走我內心的憂傷"這樣詞類活用的句子,來解釋語法現象,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語言表達效果.正是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學習語法知識不感到累,又很實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 平時測驗,反饋知識.
  細心發現,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不管是閱讀訓練,還是寫作訓練,我們也會運用語法知識來學習的,就算是寫一個句子,表情達意,我們也要檢查句子的主謂賓有沒有落實好,有沒有產生語病?所以平時的練習,是語法知識的反饋.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我們語文老師更應該注重語法知識的訓練,比如本學期末的調研試試卷中有一道語法知識題是這樣命的:
  把下列複句改寫爲幾個單句,保持句意不變.
  「山寨」是一種涉及手機、數碼產品、遊戲機等不同領域,從而發展到不同領域的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特點的產業現象.
  該題設計的考點是提鍊句子主幹.明確什麼是複句?什麼是單句?單句是由一個主幹組成的句子.而複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組成的句子.目的是考查學生對複雜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這是很實用的語文能力.長句子、複雜句子在閱讀中是經常會碰到的,如果沒有語法知識——句子成分分析的知識作爲基礎,要讀懂、理解準確,有時是很困難的.從能力切人設計考題,這是顯性的指向;另外隱性的指向就是了解學生句子成分分析知識掌握的情況.
  語法知識的教學是一個較爲敏感的話題,我認爲能本著爲了語文教學的高效發展,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真正提高這一根本性目的,實事求是地開展教學,問題是不難解決的,這樣語文課改也將沿著健康軌道繼續發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