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片段賞析片段短些,賞析長些

題目:

朝花夕拾的片段賞析
片段短些,賞析長些

解答:

——讀《朝花夕拾》之《狗•貓•鼠》有感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爲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爲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爲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了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說現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爲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別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讀《五猖會》有感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爲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著,拿著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准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著,強記著.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仿佛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讀《瑣記》有感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爲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汙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