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紅色經典讀書筆記20篇 20篇必須是同一本書的 每篇500字左右的

題目:

求紅色經典讀書筆記20篇 20篇必須是同一本書的 每篇500字左右的
20篇可以不是同一本書的,但是必須是紅色經典系列的

解答:

我的紅色革命記憶
今年的清明,適逢新中國60華誕.60年家國巨變,把我的思緒帶回60年前的滄桑歲月,無數爲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赴湯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奮戰疆場的情景.有英名長存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力堵槍眼、劉胡蘭英勇屠刀下,還有我們學習的課文《金色的魚鉤》中的沒能留名老班長和《豐碑》中的軍需處長等等先烈.是呀,從嘉興南湖上的一次祕密會議,宣告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往無前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此後28年間,近2000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那是欄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號,是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壯,是鐵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戰,是紅旗漫捲、所向披靡的豪邁……腔腔熱血、錚錚鐵骨、首首絕唱,譜寫出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百死後生的壯麗詩史,凝結成五星輝耀的紅色記憶.
想起一位作家說過:「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我認爲這是一條相對真理.儘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儘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無從說起,但人類的生活在本質上確實是精神的.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證之後,人活的就是一口氣.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堅守某種精神.要爭一口氣.這氣不是別的,是浩然正氣之「氣」.人類從蒙昧蠻荒時代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等發展到今天的現代文明社會,除了生產力的推動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種正氣的引導.儘管歷經曲折,人類社會朝向最終的合理目標的步伐不可阻擋.正氣左右規律,規律決定成敗,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氣.
有人說,改革以後之所以呈現經濟繁榮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認了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運用利益槓桿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爲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從來不否認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否則無法解釋當年人們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土窯洞效力的現象.成千上萬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後,輾轉幾千里,歷盡艱辛來到延安,那裡沒有個人利益,沒有享受,沒有高薪,他們卻堅定不移,雖九死而不悔.
這些是不能忘記的.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就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還能夠感動我們的原因.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仍將激勵我們前進,並不因時移世易而稍有改變.這也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經歷風霜雨雪,歷經苦難坎坷,我們的祖國母親在歲月的長河中,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腳步.直到1949年,她甩開了腳鐐,挺直了胸膛,祖國母親用大步前行爲我們贏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國母親卻已經六十周年了.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鐘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爲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爲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爲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衝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爲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羣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試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青少年,享受的先輩們用血肉開創的基業,沐浴著前輩血淚建設的和平小康生活,我們又承載起了多少責任呢?每次班級值日都有人溜號,學習中不交作業,不認真聽課,不尊敬師長,不體貼家長,過著呼風喚雨的「小皇帝」生活,我們又如何面對先烈們的鮮血和遺願呢?清明節喚起的紅色記憶,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建設祖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一定將取得更大的,讓人矚目的成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