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21課魯迅的課文風箏主要講了什麼,主旨是什麼?
題目:
七年級上冊21課魯迅的課文風箏主要講了什麼,主旨是什麼?
解答:
這篇作品創作於1925年1月24日.當時在北洋軍閥統治下,政治更加腐敗,社會更加黑暗.根深蒂固的封建家族制度、倫理道德依然沉重束縛和殘酷地虐殺著兒童的精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魯迅先生創作了《風箏》作品,意在啓示人們:如不改革整個社會,任何人的「補過」均無濟於事,孩子們也絕不會真正獲得「春日」的愉快.作品採用倒敘方法,以「風箏」爲線索,由北京冬季天空的風箏談起,指出「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設下懸念.接著回憶故鄉放風箏的情景及小弟對風箏的喜愛,爲寫中心事件作鋪墊.中心事件是「我」殘忍地毀壞了弟弟躲在角落裡偷扎的風箏.在「我」進入中年,明白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道理後,對這件事深深懺悔.但已沒有彌補過失的機會了——小弟已有了鬍子,不再迷戀風箏;向他道歉,求他寬恕,而他已全然忘了這件事,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課文結尾呼應開頭:「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結構嚴謹.
1.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沒有受過封建思想的毒害?爲什麼?「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這從作品有關描述中可以看出.(1)「我」是哥哥,他從內心深處也認爲受「我」管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雖然他「最喜歡風箏」,卻因爲「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就只好強忍著放風箏的強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別人放的風箏出神.(2)後來終於忍不住偷做風箏,被「我」發現時,他「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誤認爲自己玩風箏是沒出息的事,所以偷玩,被平時就怕的對自己管教甚嚴的哥哥發現,因自認有錯而害怕異常.(3)也許正是自認沒理,所以漸漸淡忘了兒時風箏被毀一事.2.聯繫全文,結合時代背景,談談你對作品最後一段的理解.最後一段又回到現實中的北京冬季.「故鄉的春天」標誌就是空中的風箏,因此,第一句實際上就如同說」故鄉春天天空中常見的風箏又在這北京的天空中了,這既引起「我」對很久以前的兒時的回憶,而這回憶卻又帶給我無限懊悔而終使人感到悲哀,這悲哀之所以「無可把握」是因爲「我雖清楚了產生這種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可偏又苦於無法改變.後面一句大意是說:「我不如不看這春天的標誌——風箏,躲到嚴冬中去,以求能擺脫風箏事件所造成的無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釀成風箏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這閥統治下的現實生活中還十分猖獗,勢力強大,令人生寒.啓示人們如不改革整個社會,孩子們仍不會獲得「春日」的愉快.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