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課文第一課讀後感

題目:

初一語文課文第一課讀後感
初一語文課文第一課或第2棵或第3棵或第5課讀後感
也就是說1-6課里選一篇課文 寫讀後感

解答:

開學伊始,讀的第一篇課文叫做《在山的那邊》,作者是王家新.這篇文章選自《長江文藝》1981年第五期.
課文主要闡述了作者——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美好幻想和不爲人知的心愿,著重描寫了王家新對大海的熱烈嚮往.作者因爲母親的一句話而爬上了「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可他卻一次次帶著失望與淚水回到家中……長大之後,王家新依然不停地追尋在心中澱積了許多年的那個「海」.然而,他真的是在找尋大海嗎?於是,順沿著這個問題,引出了課文的真正含義.這篇《在山的那邊》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欲實現自己的理想並完成奮鬥目標,必然會歷經千辛萬苦,只有不畏艱難、遇山攀岩、不懼險阻、逢壑涉水,勇往直前才能夠找到那屬於自己的大海——成功!
讀完全文,感思倍至.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純淨無瑕的童年時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難忘記憶.課文中「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仿佛在替我訴說心聲,掀開了我心深處因爲來自各方面壓力而塵封已久的那扇滿是憧憬的「天真窗欞」,激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我生長在文化藝術世家,自幼被琴、棋、書、畫的氛圍包裹著,家裡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子史精華》滿目皆是,隨處可讀.但那些卻不及媽媽的琴聲更加令我心動,每每看見媽媽彈奏時,我的手指都會悄悄地跟著動.有一天,我問媽媽:「您的琴聲好象會說話」,媽媽將我抱起,溫和地對我說:「音樂可以陶冶情操」!誰也想不到這句話給我的影響竟然是那麼「勢不可擋」——我5歲半開始練習鋼琴,雖然懵懂,但也知道鋼琴是「西洋樂」,而媽媽的樂器則屬於中國的「民族樂器」,從形象到音質根本不能混爲一談,然而不知怎的,七年來每當我練琴時,心中及耳畔總有媽媽的那句「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和她那動人的琴聲;每當我閒暇時,我要彈一會兒琴;每當我學習壓力加大時,我要「忙裡偷閒」地彈一會兒琴;每當我獲得榮譽之後我要彈一會兒琴;每當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我也要彈一會兒琴……可是,無論在什麼前提下練琴,我總是在追求每一個音符都要讓人們「動心」,就好象「山那邊是海嗎?於是懷著一種隱祕的想望,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我的琴聲永遠是我的琴聲!我時常「仰著頭看媽媽」:唐詩、宋詞把她浸潤得文采飛揚,「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將她修正得睿智深沉.我帶著希望追求「有朝一日我的琴聲也令人嚮往」,滿懷這樣的心愿,不懈地努力著……當我第一次能夠流暢地彈奏舒伯特的《小夜曲》(作品第134號)時,不正是「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啊……」.媽媽的一句「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伴隨在我生命中,至今體現在我生活的樁樁件件中,恰如「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
《在山的那邊》,激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鞭策我奔向「用信念凝成的海」,言簡意賅的課文著實令我聯想了許多許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