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望》高蟾和《金陵圖》韋莊 這兩首詩的解釋
題目:
《金陵晚望》高蟾和《金陵圖》韋莊 這兩首詩的解釋
解答:
金陵晚望高蟾(唐)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x0d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x0d注釋:「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意思是「世間無數大畫家,誰也難畫出此刻的一片傷心之感.」\x0d[賞析] 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股滄桑之感,湧上心頭.這裡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雲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這是很辯證的.正因爲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爲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曲曲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x0d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爲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爲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爲「一片傷心」;而這「一片傷心」,在一般畫家筆下是無法表達出來的.\x0d題金陵圖作者: 韋莊題金陵圖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x0d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x0d【賞析】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x0d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