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傷仲永》詞語解釋和拼音

題目: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傷仲永》詞語解釋和拼音

解答: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爲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爲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爲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1.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答: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學習的關係,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
答: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爲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爲衆人",是因爲"其受於人者不至",既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3.你對題目是怎樣理解的?
答:"傷"是"哀傷""感傷"之意.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個"神童".文章以"傷仲永"爲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可"傷"之道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爲實例,說明一個人有天分不足詩,唯有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才能讓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才能夠真正成才.
4.你怎樣理解文中的"泯然衆人矣"?
答:"泯然衆人矣"一句點明結局,痛惜之意溢於言表,發人深省.再過七年以後,是方仲永的第三個階段,才能衰竭,成爲了普通人.
5.作者主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答:本文通過敘述方仲永因爲父親"不使學",而從神童到成爲普通人的變化過程,說明天資固然重要,但沒有好的後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賦也不可能得以發揮.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