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中「故爲之說」和「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中的「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題目:
《捕蛇者說》中「故爲之說」和「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中的「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我老師說這兩個「之」字意思一樣。
解答:
【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爲餌,可以已大風、攣〔足宛〕、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爲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爲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餓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爲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爲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說》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譯文】
永州的郊野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質,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沒有什麼辦法醫治.然而捕捉到這種蛇,把它曬乾用作藥餌,可以用來治癒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消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當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兩次,召募能夠捕到這種蛇的人,讓他捕蛇來抵他的租賦.永州的百姓爭著幹這差事.
有個姓蔣的,獨自享受這捕蛇抵賦的好處已有三代人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爺爺死在捕蛇抵賦這差事上,我父親死在這差事上.現在我接著幹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幾次差點兒死掉.」他說這些話時,臉色好像很悲哀.
我憐憫他,並且說道:「你怨恨幹這差事嗎?我打算去告訴主管官,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租賦,你看怎麼樣?」
他大爲悲傷,眼淚汪汪,說道:「您想哀憐我,讓我能夠活下去嗎?那麼我告訴您,我幹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遠不如恢復租賦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住在這個地方,三代人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這六十年間,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們把田裡的出產全部拿出,把家裡的收入全部用盡,(也交不夠租賦),只得哭號著輾轉遷徙,饑渴交迫而倒斃在地,頂著狂風暴雨的襲擊,受著嚴寒酷暑的煎熬,呼吸著帶毒的疫氣,常常是死去的人一個壓一個.從前和我爺爺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絕了就是遷走了.聯而我卻由於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凶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這個地方,四外狂喊亂叫,到處騷擾毀環,氣勢洶洶,驚駭鄉里,就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啊.我心中惦記,起身看看那瓦罐,蛇還在裡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餵養蛇,到時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後我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里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餘時間我就可以快樂樂地過日子了.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有死亡臨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鄉鄰已經是要晚了,我怎麼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他的話更加痛心.孔子說:「殘酷的政令比猛虎還凶暴.」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唉!誰知道租賦的禍害大大超過這種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爲這事寫了這篇「說」,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