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怎麼寫?要安徽的500字
題目: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怎麼寫?要安徽的500字
明天要交 關於民風民俗滴
解答:
桃花源上接五強溪,下連武陵,相傳是古代秦人躲逃連年戰亂和苛捐兵役的避難之所.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勞自食,繁衍子孫,獨成一方風水.至今這裡古撲的民風民俗,仍展示著她作爲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裡有一村莊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數十戶人家,他們大都姓秦,因此該村也叫秦人村.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進洞避亂的古代秦人的後裔?沒有誰去做具體的考證,反正一個「秦」字貫古今,他們的衣食住行習俗確實與當今現代社會風尚有許多不同.衣:以前這裡人們的衣料全爲家織土布.各家備有紡車、織機,自產棉花,自紡自織,織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蘭或灰或紫的顏色.衣裳多爲自家製做,將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針一線用手工連綴.也有上門做衣的裁縫,一個灰包,幾根針,幾絡線,一雙形似當今帶把小鋁鍋的生鐵熨斗就是他們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樣是男爲封襟衣.女爲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褲子全爲大折襠褲,4尺大的褲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帶.如今,村里年輕人的服式與洞外人的幾乎沒什麼兩樣,但不少老年人仍穿著對襟衣,大件衣,折襠褲.不過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紡土織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選.去村里走走,仍可尋見木製的紡車和織機.雖然這些都閒置不再用,但也展示著歷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縫紉機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縫.食:當然是主食大米,與洞外的村民幾乎沒什麼兩樣.這裡所指的「食」,是專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裡的村民們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風車.碟子圓形,有上下兩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間有一硬木軸,上扇繞木軸在下扇上轉動.上下兩扇磨擦的面有規則地嵌有許多硬木片以爲齒,齒縫間用黃土夯緊將齒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將殼肅去粗殼.用碟子加工時將稻殼堆在上扇盛殼的容斗內,以人力推動上扇轉動,稻殼通過木齒磨擦,從上下礧面的縫隙間灑下去了粗殼的糙米.糙米再經過石碓加工便成爲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機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爲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確實有的村民原來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們(特別是老年人)認爲,這比機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質更柔.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籬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獨立,確是「雞犬兩相聞」.屋內存設簡陋,石板木塊是凳,木板相拼爲牀,葫蘆(俗稱蘆瓜)剖開成瓢,磚頭砌壘即竈.如今茅屋爲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牆,仍具古代遺風.家家戶戶雖然有了電視機、電冰箱,那剖開的蘆瓜瓢卻一脈相沿.行:秦人村雖緊臨國道,但村里不通公路,在田園上縱橫交織的是阡陌交通田園上的這些阡陌並非說優於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確也有它的優點.它透著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溼氣,赤腳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溫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脈膊的跳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