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 》課後思考題第三題 300字左右

題目:

《在山的那邊 》課後思考題第三題 300字左右

解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366521.html這個網址的問題也是我回答的 至於你說的300字 很難找到 你只能濃縮文章了 哈哈
讀後感?
「叮」,鬧鐘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發生在今天的事吧!
今天學了《在山的那一邊》這一課,我受益匪淺.課文講了作者在童年時代的一個夢想.這首詩敘述了作者渴望見到大海,但是願望總是被否定.作者雖然很失望,但卻又一次去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向著目標前進,最終見到了海.讀了這首詩,我的腦海里湧現出了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拼音的情景.
記得那是在我剛剛上小學不久的事情了.當時,老師正在教我們學拼音.而我卻不知是怎麼回事,總是記不住拼音是怎麼寫的,甚至連拼音的格式是怎樣的我都不知道.爸爸媽媽知道了這件事,認爲我年紀還小,才學拼音不久過一段時間就會學好.可是,事情卻並非他們預料的那樣,我的拼音水平還是如此,老師見我學不好拼音,就認爲我很笨,經常批評我.我傷心極了,下定決心要學好拼音,證明給老師看,我並不笨.於是,我每天都豎起耳朵聽老師講課,回家後,認真做好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並且照著書上的格式,一筆一畫地寫,不會讀的拼音,就放磁帶聽……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拼音水平漸漸提高了,還趕上了其他人.那時的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從那件事後,我懂得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的意思.故事裡的我就像詩里的作者一樣,克服困難,達到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這難道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以後,不管什麼挫折,我一定會戰勝它的.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開學伊始,讀的第一篇課文叫做《在山的那邊》,作者是王家新.這篇文章選自《長江文藝》1981年第五期.
課文主要闡述了作者——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美好幻想和不爲人知的心愿,著重描寫了王家新對大海的熱烈嚮往.作者因爲母親的一句話而爬上了「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可他卻一次次帶著失望與淚水回到家中……長大之後,王家新依然不停地追尋在心中澱積了許多年的那個「海」.然而,他真的是在找尋大海嗎?於是,順沿著這個問題,引出了課文的真正含義.這篇《在山的那邊》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欲實現自己的理想並完成奮鬥目標,必然會歷經千辛萬苦,只有不畏艱難、遇山攀岩、不懼險阻、逢壑涉水,勇往直前才能夠找到那屬於自己的大海——成功!
讀完全文,感思倍至.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純淨無瑕的童年時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難忘記憶.課文中「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仿佛在替我訴說心聲,掀開了我心深處因爲來自各方面壓力而塵封已久的那扇滿是憧憬的「天真窗欞」,激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我生長在文化藝術世家,自幼被琴、棋、書、畫的氛圍包裹著,家裡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子史精華》滿目皆是,隨處可讀.但那些卻不及媽媽的琴聲更加令我心動,每每看見媽媽彈奏時,我的手指都會悄悄地跟著動.有一天,我問媽媽:「您的琴聲好象會說話」,媽媽將我抱起,溫和地對我說:「音樂可以陶冶情操」!誰也想不到這句話給我的影響竟然是那麼「勢不可擋」——我5歲半開始練習鋼琴,雖然懵懂,但也知道鋼琴是「西洋樂」,而媽媽的樂器則屬於中國的「民族樂器」,從形象到音質根本不能混爲一談,然而不知怎的,七年來每當我練琴時,心中及耳畔總有媽媽的那句「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和她那動人的琴聲;每當我閒暇時,我要彈一會兒琴;每當我學習壓力加大時,我要「忙裡偷閒」地彈一會兒琴;每當我獲得榮譽之後我要彈一會兒琴;每當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我也要彈一會兒琴……可是,無論在什麼前提下練琴,我總是在追求每一個音符都要讓人們「動心」,就好象「山那邊是海嗎?於是懷著一種隱祕的想望,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我的琴聲永遠是我的琴聲!我時常「仰著頭看媽媽」:唐詩、宋詞把她浸潤得文采飛揚,「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將她修正得睿智深沉.我帶著希望追求「有朝一日我的琴聲也令人嚮往」,滿懷這樣的心愿,不懈地努力著……當我第一次能夠流暢地彈奏舒伯特的《小夜曲》(作品第134號)時,不正是「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啊……」.媽媽的一句「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伴隨在我生命中,至今體現在我生活的樁樁件件中,恰如「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
《在山的那邊》,激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鞭策我奔向「用信念凝成的海」,言簡意賅的課文著實令我聯想了許多許多……
作文:
我終於見到了海
小時侯我在電視裡常常看到不少風景介紹:有蒼翠的山峯、有碧波蕩漾的湖泊、還有奔騰呼嘯的瀑布……但最令我傾心的還是蔚藍壯闊的大海.雖然我嚮往大海,但是我小時侯眼中的世界哪有海呀!只有家門口一條寧靜的小河,偶爾船隻駛過也只不過泛起淡淡的漣漪.這哪能跟我心中的大海相比?我是多麼渴望那來往的船只能把我帶到那美麗的大海,那蔚藍的大海,那波濤歡騰的大海.
終於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了一次轉機.那是八天封閉軍訓的第七天,學校組織大家去平湖乍浦觀海.得知這個消息我既驚喜又興奮,觀海前一天,晚上我幾乎一整夜在編織大海的夢——我心中的海.但是我失望了,乍浦的海水似乎流經過黃土高原——土黃土黃的.而沙灘上幾乎是硬硬的泥巴,更談不上貝殼了.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哪天還下著瀝瀝小雨,雨點打進我的心.我從沸點一下子跌到冰點,我安慰自己這不是我夢裡的海,也不是我心中的海.
當我再次見到大海時,是在2000年10月我隨媽媽回老家探親——福建省的海濱城市.當我再次得知可以見到大海時,我已不再驚喜.乍浦的海已把我心中的大海擊碎,我再不敢抱有幻想,「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我對自己說道.去看海的那天是清晨,趁著落潮我們順便趕趕海.那是一個沒有受到汙染的海灣,
當我第一眼看到它時,一瞬間,心底里那破碎的畫面又重新拼接了起來.那不是我心中的海嗎?我向海奔去,沙灘軟軟的象海綿,沙中有不少半遮半掩的貝殼---貝類.那海水是清澈見底的,海的顏色從深海到淺灘分爲深藍、藍綠、墨綠、淡綠.在這兒的淺灘則是一種透明的綠,淺灘的海浪是溫柔細膩的.海浪一次次親吻著我的雙腳,又輕又柔,雖有些痒痒但很舒服;退去時帶走一些腳下的沙子,留下的卻是美麗的貝殼和一些驚慌失措的小螃蟹.如果把目光放遠,你會看到另一種海浪:一股又一股的驚濤雪浪呼嘯而來,向海邊的大岩石打去,巨大的拍打聲敲擊著岩石也震撼著你的心——這便是海狂野強悍的本性.在沙灘上漫步,海浪拍打著你的腳;海風吹拂著你的臉;海鷗則在你的頭頂飛翔.在海連著天處,一輪紅日正冉冉生起,照著波光粼粼的海面,也照到了我的心.
眺望著漸漸升起的太陽,我知道我終於見到了海,真正的海——我心中的海!浪一層又一層地趕來,碰撞著臥在海面的礁石,濺起了水花又落了下來;沖溼了我的腳丫,還頑皮地帶走了我留在沙灘上的印記,作爲它永久的珍藏.看著大海時時奔來,好象永遠不知疲倦;聽著大海刻刻喧騰,似乎永遠都那麼快樂.立在海邊,海潮在擁抱著我,和我一同嬉戲,與我一樣那麼開朗,活潑.
久久站在大海面前,好象一切都 靜止了,雲不再飄,心不再動,只是頓時覺得我們是如此渺小.凝視著這無垠的海,我的心也開闊了不少,覺得自己能包容一切.有句偉大的名言:比海洋更廣闊的是藍天;比藍天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從城市掙脫出來,望著那奔騰的大海,你不由得想張開雙臂,迎上去吶喊,撲上去擁抱.這時候,就會覺得胸襟豁然開朗,大有包容整個世界的寬廣.
我終於見到大海了!在看見大海的一順間,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不過我在此同時,我看到地平線那兒,水天相接,分不清海和天.就在這時,我對海的那邊的好奇心遠遠的超過了海這邊的好奇心——海的那邊又是什麼呢
我終於見到了大海,海就像一位身著藍紗裙的美麗姑娘,海風吹著浪花的聲音,就是她的迎客曲.看那海邊的金色沙灘,在朝陽的照耀下,仿佛每一粒細紗都閃著光.沙灘上面,有許許多多大海送來的禮物:小巧玲瓏的貝殼,背著小房子的寄居蟹,長滿硬刺的海刺蝟,像小口袋似的水母……撒滿海灘.這都是退潮時掉隊的,等海水一漲,它們還要回到大海的懷抱.像那無邊的大海望去,還蒙著厚厚一層霧,隱隱約約有一些捕魚的船隻在水中霧中移動,時隱時現.海風陣陣的吹來,浪被撞擊在礁石上,濺起了潔白的水花,它湧到岸邊,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海浪一層一層從遠處輕盈地盪來,給沙灘勾勒出一道白色的「裙邊」,像給浩瀚的大海鑲上了閃閃發光的銀框,使大海更加迷人.太陽升高了,海上的霧漸漸散去,露出了大海的本來面目.當傍晚漲潮的時候,大海卻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它變得像一個無邊的戰場.海風吹著尖利的號角聲,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鐵騎,向海岸猛烈地進攻著,發出隆隆的怒吼聲.岸上百斤重的大石,給它輕輕一拂,就淹沒到海底去了……
這就是美麗而神祕的大海,我愛它,因爲它是生命的搖籃,是詭祕的魔術師,是無盡的遐想……
大海是那樣的遼闊,一眼望不到邊際;大海是那樣的寬闊,擁抱了那麼多的遊人.我張開雙臂,撲向了美麗蔚藍的大海,頓時覺得心胸開闊.大海啊,你平靜如鏡,你又洶湧澎湃.那湛藍的海面上隨著微波泛起點點銀光.我久久地站在海邊,聽著大海的聲音,它在爲我喧騰.這一切是那樣的甜美.這時,我輕輕張開雙臂,去擁抱大海.突然,我發現,在這甜美之中還蘊涵著幾分苦澀.噢,原來是鹽,那一粒粒的鹽啊,是大海的結晶
望採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