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有關《三國演義》中的成語、詩詞、歇後語、典故、對聯、事件與人物的評析?

題目:

誰知道有關《三國演義》中的成語、詩詞、歇後語、典故、對聯、事件與人物的評析?
有多少要多少!

解答: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爲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爲?」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爲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爲相國,不久封爲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爲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爲一時才俊,常爲名士品目.」
迴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迴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爲流傳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爲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裡的臥龍諸葛孔明.後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或訪問.
初出茅廬 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讚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爲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羣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羣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衆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衆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祕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裡,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衆」、「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爲營」等成語,就不多說了~~~~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操
溫 酒 斬 華 雄
小 霸 王 孫 策
青 梅 煮 酒 論 英 雄
三 顧 茅 廬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戰
大 意 失 荊 州
火 燒 連 營
三 國 歸 晉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溫 酒 斬 華 雄
割須斷袍
青 梅 煮 酒 論 英 雄
三 顧 茅 廬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荊 州
火 燒 連 營
三 國 歸 晉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衆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羣絕倫(關羽):形容高出衆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清塵濁水
釋源:曹植《七哀》詩.其詩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說這是一首思婦之怨詩,寫明月之夜,思婦登樓企盼夫歸的哀怨情懷.「清路塵」蓋喻征夫,「濁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兩句比喻說明其「浮沉各異」之勢,無以相會.一說「清路塵」喻曹丕,「濁水泥」喻自己,說明「浮沉各異勢」的骨肉之親,不得會合.
後遂以「清塵濁水」比喻人的身份、處境不同,彼此隔絕而無法會台.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平視獲罪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劉幀傳》:「幀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註:《典略》曰:「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衆人咸伏,而幀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幀.」
說依封建禮制,臣面君自當伏拜,既賜平身乃敢平視.劉幀平眼正視曹丕夫人——後來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後以「平視獲罪」比喻對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隱詩《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後兩句「雖然同是將軍容,不敢公然仔細看」,即暗中反用劉幀平視甄夫人而獲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釋源:《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說「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後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如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投誠》「因此上蔑王章,殘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勞兵轉餉.」或稱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詩」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如《醒世恆言》:「從來寵貴起猜疑,七步成詩亦可爲.堪嘆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盡誅夷.」明高明《琵琶記·春宴杏園》:「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驚奇》:「適間鞦韆詞,雖是流麗……真箇七步之才,也不過如此.」
才高八斗
釋源:五代·李瀚《蒙求》:「謝靈運嘗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釋常談》於此亦有記述.
說謝靈運讚賞曹植的才華,稱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辭.後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極高.如《平鬼傳》:「大唐德宗年間,有一名甲進士,姓鍾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又作「八斗才」.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可嘆》:「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司馬昭之心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五月已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裴註:「《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說高貴鄉公曹髦眼看皇權旁落,曹魏江山毀敗有日,氣憤不已地說出這句話,意在告訴親信,司馬昭篡權之意昭然若揭,義當共謀之.後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如《毛澤東選集·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蓋自汪精衛倡言反共親日以來,張君勵、葉青等妖人和之以筆墨,反共派、頑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統一之名,行獨霸之實.棄團結之義,肇分裂之端.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釋源:《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說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動.
扇火止沸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撥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數萬,泗水爲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註:「《吳書》曰:曹公父於泰山被殺,歸咎于謙.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詔日:『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征夫勞瘁,寇難未弭,或將吏不良,因掾討捕,侵侮黎民,離害者衆;風聲流聞,震盪城邑,丘牆懼於橫暴,貞良化爲羣惡,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說沸,沸騰,指開水.原意是用扇風助火的辦法來阻止水的沸騰.比喻處事方法適得其反.
窮途之哭
釋源:《魏氏春秋》.《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劉孝標註:《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晉書·阮籍傳》亦載其事,文字略同.
說阮籍不拘禮俗,行不由徑.「窮途之哭」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閣序》:「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擬詠懷詩(之四)》:「唯彼窮途哭,知余行路難.」
浮瓜沉季
釋源: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說浮瓜沉李,本謂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後指用冷水果解暑,或爲消夏樂事之稱.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唐都人伏天,於風亭水榭,雪檻水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罷.」蘇軾《答蘇伯固三首》:「位計龍舒爲多,大盆如命取去,爲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風振秋葉
釋源:《三國志·魏志·辛毗》:「袁尚攻兄譚於平原,譚使毗詣太祖求和.太祖將征荊州……毗對曰:『……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自守.還救,即譚踵其後.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說迅,迅疾.振,搖落.迅風振秋葉,即急風橫掃秋葉,形容氣勢之強,不可阻擋.又作「秋風落葉」,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掃而光.宋·洪邁《夷堅乙志·齊先生》:「諸公見其高門華屋,上干霄漢,三年之後無一瓦蓋頭矣……雖蹇驢亦無有矣,人言秋風落葉,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釋源:《後漢書·陳蹇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蹇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
說梁上君子,本指棲身陳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盜竊的人.後泛指竊賊.蘇軾《東坡志林》三:「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人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略已數去,此梁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歇後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黴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乾乾淨淨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爲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弔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帝廟裡拜觀音--找錯了門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帝廟裡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
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