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說明文閱讀的解題方法
題目:
初二語文說明文閱讀的解題方法
解答:
說明文閱讀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③.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爲、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說明順序對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爲概括性較強的句子.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爲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爲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比喻 在說明文中爲打比方,散文中爲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繫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爲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爲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繫.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ü 答題思路是:作者爲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爲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ü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係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A、語言準確表現爲:① 概念使用準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爲: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爲: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爲: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緻,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
ü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ü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爲常見.基本上分爲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ü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爲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