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意思和詩人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題目:
《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意思和詩人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解答: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爲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爲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爲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啓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於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爲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 上一篇 SPSS中交互分類表是什麼意思?
- 下一篇 spss中怎麼進行Friedman檢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