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介紹介紹趙州橋吧!一篇作文,先寫樣子,再寫地點作用和有關的故事傳說,最後寫結果.

題目:

請給我介紹介紹趙州橋吧!一篇作文,先寫樣子,再寫地點作用和有關的故事傳說,最後寫結果.
急雞急!我只有半小時時間,

解答: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郊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 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爲「華北四寶之一」.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爲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建成已距今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裡有40多公里,這裡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洩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爲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麼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爲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爲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牀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爲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
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銅牌紀念碑.
爲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樑,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設計創新〗:
(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我國大石橋多爲半圓形拱的傳統.
我國古代石橋拱形大多爲半圓形,這種形式比較優美、完整,但也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圓形橋拱用於跨度比較小的橋樑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樑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爲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性地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趙州橋的主孔淨跨度爲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爲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採用敝肩.
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樑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爲敝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淨跨爲3.8米,另一拱的淨跨爲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優異的技術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洩洪能力,減輕洪水季節由於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衝擊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洩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可增加過水麵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實肩拱可節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台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樑的穩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築和藝術的完整統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敝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樑處於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樑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3)單孔.
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樑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衝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樑史上的空前創舉.
〖建造技術創造性〗:
(1)橋址選擇比較合理,使橋基穩固牢靠.
李春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嚴格周密勘查、比較,選擇了佼河兩岸較爲平直的地方建橋,這裡的地層是由河水沖積而成,地層表面是久經水流沖涮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根據現代測算,這裡的地層每平方厘米能夠承受4.5到6.6公斤的壓力,而趙州橋對地面的壓力爲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夠滿足大橋的要求.選定橋址後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橋台,自建橋到現在,橋基僅下沉了5厘米,說明這裡的地層非常適合於建橋.
(2)趙州橋的砌置方法新穎、施工修理方便.
李春就地取材,選用附近州縣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爲建橋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採用了縱向(順橋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個大橋是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而成,拱厚皆爲1.O3米,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相當靈活,每券砌完全合攏後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法有很多優點,它既可以節省製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於移動;同時又利於橋的維修,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了,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3)在保持大橋穩定性方面採取了許多嚴密措施.
爲了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繫,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李春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l)每一拱券採用了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繫,以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採用了少量「收分」的辦法,就是從橋的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寬度,從最寬9.6米收縮到9米,以加強大橋的穩定性.2)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了5個鐵拉杆,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杆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繫.在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杆起同樣作用.3)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4)爲了使相鄰拱石緊緊貼合在一起,在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而且每塊拱石的側面都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繫.這些措施的採取使整個大橋連成一個緊密整體,增強了整個大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4)趙州橋的橋台獨具特色.
橋台是整座大橋的基礎,必須能承受大橋主拱圈(橋身主體)軸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趙州橋的橋台具有下述特點:l)低拱腳:拱腳在河牀下僅半米左右;2)淺橋基:橋基底面在拱腳下1.7米左右;3)短橋台:由上至下,用逐漸略有加厚的石條砌成5米長、6.7米寬、9.6米高的橋台.這是一個既經濟又簡單實用的橋台.爲了保障橋台的可靠性,李春採取了許多相應的固基措施.爲了減少橋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橋主體的垂直壓力造成的下沉),李春採取了在橋台邊打入許多木樁的措施,以此來加強橋台的基礎;這種方法在今天的廠房、橋樑的建造上也經常採用.爲了減少橋台的水平移動(即由大橋主體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橋台後移),李春採用了延伸橋台後座的辦法,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爲了保護橋台和橋基,李春還在沿河一側設置了一道金剛牆,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沖蝕作用,另一方面金剛牆和橋基、橋台連成一體,增加了橋台的穩定性.由以上措施保證了大橋具有堅固的橋台,提高了大橋的堅實程度.
〖趙州橋三絕〗:
一是「券」小於半圓.我國習慣上把弧形的橋洞、門洞之類的建築叫做「券」.一般石橋的券,大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跨度很大,從這一頭到那一頭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圓形,那橋洞就要高1852米.這樣車馬行人過橋,就好比越過一座小山,非常費勁.趙州橋的券是小於半圓的一段弧,這既減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料與人工,又使橋體非常美觀,很像天上的長虹.
二是「撞」空而不實.券的兩肩叫「撞」.一般石橋的撞都用石料砌實,但趙州橋的撞沒有砌實,而是在券的兩肩各砌一兩個弧形的小券.這樣橋體增加了四個小券,大約節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橋的重量減輕了大約500噸.而且,當洨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暢通,又減少了洪水對橋的衝擊,保證了橋的安全.
三是洞砌並列式.它用二十八道小券並列成9.6米寬的大券.可是用並列式砌,各道窄券的石塊間沒有相互聯繫,不如縱列式堅固.爲了彌補這個缺點,建造趙州橋時,在各道窄券的石塊之間加了鐵釘,使它們連成了整體.用並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壞了一個,也不會牽動全局,修補起來容易,而且在修橋時也不影響橋上交通.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