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莎士比亞戲劇讀後感.
題目:
求一篇莎士比亞戲劇讀後感.
解答:
《仲夏夜之夢》讀後感
遠處有著白色屋頂的教堂傳來愛情的鐘響,黑夜的女神——月光將絢爛的新衣爲大地著上,綠色的郊野飄散迷人的夏日花香,還有那蔚藍的海波,靜謐的森林,親切的花圃,蕩漾著甜美的鼻息.一切悄然入睡.大地的精靈們卻乘著花朵做的小舟飄上岸來.屋中消沉的火星,微微尚在閃耀,跳躍著的每個精靈,像花枝上的小鳥,一齊輕輕地舞蹈.啊,好夢正要開始,充滿愛的夏夜拉開帷幕……
樸實而可愛的雅典托斯卡納鄉下,忒修斯公爵與的未婚妻希波呂忒婚禮正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公爵被捲入一場反對包辦婚姻的爭吵:頑固的老伊吉斯將女兒赫米婭許配給狄米特律斯,但她愛的是拉山德並不顧一切地要嫁給他,以至於決定與情人私奔.愛著狄米特律斯的海麗娜將這個計劃告訴了他以求換回愛憐.當天晚上,這對情人與狄米特律斯、海麗娜跑到了樹林裡.此時的樹林裡有一幫業餘演員,他們是附近村子裡的工人,正在找一塊地方排練在公爵的婚禮上表演的節目.不過即使是他們的導演——織布工波頓,也是非常笨拙的一個人,表現滑稽.但是不管對情人們或者對演員們來說,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在黑暗的叢林中接近了精靈的祕密家園.美麗的仙后與英俊的仙王正在爲各自的任性爭吵.精靈們尋覓到一種產生愛慕的花草,蒙蔽情人們的眼睛,於是這個熱鬧而美麗的夏夜開始歌唱.
勇敢而可愛的赫米亞,爲了堅貞的愛情化身成熱烈的百合,「既然真心的戀人們永遠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條命運的定律,那麼讓我們練習著忍耐吧;因爲這種磨折,正和憶念、幻夢、嘆息、希望和哭泣一樣,都是可憐的愛情缺不了的隨從者.」 憑著丘比特的金鏃的箭,憑著維納斯的鴿子的純潔,憑著那結合靈魂、祜佑愛情的神力,她拋開了世俗的束縛,要爲愛情歌唱!
她讓我看到愛情的堅貞與愛情的勇氣,她用淚水澆灌臉上的薔薇,「啊,我的愛人身上,存在著一種多麼神奇的力量,竟能把天堂變成一座地獄!」愛是熱烈,是忠貞,是歌詠,是一心一意地去追隨去尋找,讓我們熱愛她那麼明亮的眼眸,讓我們疼惜她那奮進全力的奔跑,讓我們祝福她那永不停止的愛情.
另一個女孩,美麗悲傷的海麗娜,你讓我疼惜,擦乾你腮旁晶瑩的淚,阿波羅就要開始歌唱,你的王子絕不會像達芙妮一樣縹緲.「愛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靈看著的,因此生著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愛情的判斷全然沒有理性,光有翅膀,不生眼睛,一味表示出鹵莽的急躁,因此愛神便據說是一個孩兒,因爲在選擇方面他常會弄錯.」所以,請原諒他的一時遲到,精靈們正指引著他到你的身旁.「一切卑劣的弱點,在戀愛中都成爲無足重輕,而變成美滿和莊嚴.」愛是盲目,愛是順從,愛是不離不棄,儘管痛苦.請一直繼續啓明星的方向對愛信仰,這一日好夢成真,你將終會看到.
請別去在意仙王仙后的一時爭吵,因爲這也是他們愛意的相告.等到黎明破曉,這兩個俏皮的人兒會重歸於好,即使曾經吵鬧,或是嫉妒驕傲,愛都能寬容能諒解,愛本是無所不能的世界.拉山德與狄米特律斯,兩個幸運的少年,讓夏夜女神祝福你們的幸運,還有波頓,今夜可有好夢?寬容且大肚的公爵,可要千萬記得祝福年輕人的愛情,狡黠的珀克,可不要再油腔滑調.
這是莎翁爲數不多的喜劇,熱鬧又美好,或許被那愛的全釋深深感動,也不要忘了與民同樂的會心一笑.雖然是「於皇公貴族所消遣的戲劇」,卻也讓人們看到無所不在的愛的世界——無垠無邊,要感謝莎士比亞給它如此美麗的結局,讓我們知道,愛會永無止境,愛會堅貞頑強,愛會苦盡甘來,愛會永恆——因爲愛是你. 《仲夏夜之夢》讀後感 《仲夏夜之夢》是莎劇中最常被搬演改編也是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有不少人都還是透過《仲夏夜之夢》開始接觸到莎翁作品.近幾十年來,此劇因爲含有夢的成分,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分析大師的青睞.又因內容提及父親意圖掌握女兒,仙王意欲控制仙后,因此也有人引用女性主義來探討此劇.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一對戀人荷米雅和萊桑德,荷米雅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荷米雅不肯嫁給德米崔斯,就要判她死罪.荷米雅深愛萊桑德,又因德米崔斯曾對摯友海蓮娜示愛,所以不願依從父命.荷米雅和萊桑德決定逃出雅典,而熱愛荷米雅的德米崔斯和迷戀德米崔斯的海蓮娜,亦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 林子裡的仙王歐伯龍爲幫助海蓮娜贏取德米崔斯的愛,就命令帕克趁德米崔斯睡著時,把神奇的情水滴在他的眼臉上,待他醒來,就會愛上睜眼後第一個看到的人.未料陰錯陽差,帕克搞錯對象,把情水滴在萊桑德的眼上,使萊桑德愛上海蓮娜.歐伯龍得知後,趕緊把情水滴在德米崔斯的眼裡,讓他也愛上海蓮娜,然後再把解藥倒進萊桑德的眼裡解除魔法,而讓德米崔斯繼續迷戀海蓮娜.荷米雅的父親發現荷米雅和德米崔斯各有意中人後,也就答應了荷米雅和萊桑德的婚事,最後這兩對戀人就雙雙在同一天舉行婚禮. 整場戲就情節推演而言,可分三個部分:首先是一條地位崇高卻荒謬無比的律法;其次,他們逃往林子後,精靈的介入使彼此愛的對象混淆,因而產生誤解與衝突;最後,一陣混亂之後,終於恢復理智和諧.本故事發生在仲夏夜晚,故事的主人翁們一度失去自我,事實上在西方文化中,有所謂的仲夏瘋(midsummer madness)和月暈(moonstruck),象徵黎明之時,混亂才能回復秩序,疑惑衝突才會得到解決. 此劇的架構如幾何圖形般對稱,故事發生於城市與森林、清醒與睡眠、真實與夢幻之間,成爲兩兩對比的元素.底修斯掌管現實的雅典城,歐伯龍則是夢幻的森林之王,分別象徵理智和潛意識. 森林代表激情、焦慮、混亂、不受管束,隱藏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甚至有身分錯置的危機,彷佛是一場紛擾的夢境,時空與真實世界截然不同.雅典城代表社會機制、社會運作的秩序,可以化解所有的衝突. 鄉巴佬和帕克這兩個角色,恰可以做爲真實世界與夢幻世界的代表人物.庸俗也好,質樸也罷,許多評論家特別中意鄉巴佬這個角色,認爲他腳踏實地,對仙后的地位和法力不爲所動,只關心找到路回家、覓食、搔癢、睡覺.帕克則是抱持遊戲人間的態度,他捉弄村民,對自己找錯對象、滴錯情水不但不以爲意,還覺得趣味十足,代表了對脫序狀態的偏好. 另一個對稱的安排是兩兩成雙的戀人,萊桑德和德米崔斯,荷米雅和海蓮娜,他們之間的角色互換,撲朔迷離. 本劇看似簡單,實則具有不凡的文學與戲劇價值.另外,在莎翁衆多的劇本當中,《仲夏夜之夢》也是少數極具原創性的劇本,不像其大部分的劇本,取材其他作品而融合改編. 此劇約於1595-96年間完成,雖然可能只是爲一般大衆而寫的通俗劇,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爲是因應某節慶或某貴族婚禮而寫就演出,所以充滿希望和歡娛氣氛.現代曆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劇中提及五月節慶,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確切的時間背景,莎士比亞並沒有明白點出. 莎士比亞在當時期似乎特別偏好「夢」,在同時期的作品《理查二世》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夢」字的出現也特別頻繁,其在這三個劇本中出現的次數,就占了他所有劇作的三分之一. 夢境光怪陸離,醒來之後,知其不可思議,卻不會令人無法接受,這就是夢的特質.潛意識藉由我們可感知的方式,在夢裡呈現出來.夢處理不同於理性的情緒,透露我們的真正想法、感覺、欲望或恐懼等等,揭露隱而不見的潛意識.夢也帶有預示作用,預示未來的可能變化. 據此,仲夏夜之「夢」屬於預示的夢,夢醒後,戀情圓滿成雙,好友重修舊好,死罪撤銷.但仲夏夜之「夢」又不是真正的夢,夢醒後之所以圓滿,乃是因爲精靈從中介入.所以劇終時,劇中人才會告訴觀衆讀者,如果本劇顯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當看戲是做夢,就把整齣戲看作是一場夢吧. 提到精靈,伊莉莎白時期的人們大都相信精靈的存在,鄉間尤其流傳精靈傳說.他們認爲精靈和祖先凱爾特人(Celtic)同源,會騎馬打獵、跳舞歡宴,也能夠變身或是飛天隱形.精靈既對凡人慷慨贈與,也會懲戒凡人.他們處罰人類的方式常常是捏擰一把,或是用丑小孩來和人類的小孩調包.這些精靈一般都稱爲帕克(puck,意指淘氣、喜歡惡作劇的小妖精)或者小妖魔(hobgoblin),他們多半喜歡在夜晚作怪,有些邪惡意味,有些大人會拿這些小妖怪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此外,神話傳說中的仙王一般就叫做歐伯龍(Oberon),仙后則稱爲黛安娜(Diana)、辛西亞(Cynthia)、妃比(Phoebe)或黑克悌(Hecate)等,而仙王的地位通常略遜於仙后.漸漸地,人們不再信仰精靈,但精靈仍成爲通俗的娛樂文化中受人歡迎的主題,尤其是台上歌舞表演的主要角色.《仲夏夜之夢》中對仙王、仙后和帕克的描述,大致與傳說吻合,這顯示莎士比亞熟悉民間傳說.他直接沿用各種傳說,唯獨仙后泰坦妮的名字取自歐維德的《變形記》.另外,帕克愛捉弄人,卻無惡意,這似乎也是莎翁的創舉. 本齣戲中的有許多場景特別適於劇場表現,例如夏夜森林、森林精靈、精靈魔法、好事多磨的兩對戀人,或是仙后和驢頭鄉巴佬的滑稽邂逅等等.事實上,這部戲的演出史簡直就是精靈的造型史.十九世紀起,精靈的演出常由數十位歌者或舞者集體表現,他們或爲兒童,或爲少年,或爲成人.此時,甚至也出現了東方造型的精靈. 此劇歷久不衰,深受喜愛.其一般的製作和演出,傾向以芭蕾劇或歌劇呈現,其中最著名的舞台演出是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於1970年的作品,近年來則有羅伯.樂帕許(Robert Lepage)爲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執導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葛瑞飛茲(Trevor R. Griffiths)所編纂的《仲夏夜之夢》演出紀錄,而喜好電影的讀者,也可能看過多部電影版的《仲夏夜之夢》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