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基礎精神基礎文化基礎的關係
題目:
物質基礎精神基礎文化基礎的關係
用政治書上的話來回答.急用!
解答:
道德根文化是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橋樑
——延安大學演講錄音整理
熊春錦先生演講報告(五)
2005 年11月26日
非常高興來到革命聖地——培養國家革命幹部的搖籃延安大學,來跟大家共同討論中華的傳統道德文化.這一次回到國內,時間是比較緊張的,有幸抓了幾個試點.因爲長期以來,這幾年在國內各個省、各個地方,抓了幾個關於青少年教育、道德教育的試點;包括我們榆林地區,也抓了一些中學和小學的《德道經》教育.由於這個原因,就到了榆林,在那個地方連續作了六場報告.到這裡來,在整個陝西地區,可以說是第七場報告.
我們目前的國家,正處在一個經濟騰飛和精神文明建設關鍵時期,國家領導非常重視青少年新一代的道德文化水準的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復興、民族振興,這一使命實際上就落在了我們青年的身上.雖然我也是從青年時代過來的,但可能經歷跟大家有所不同.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經濟復甦、復興振興以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當中,我們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由於受西方文明的影響有所滑坡,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期間.
要想振興我們的中華民族,復興我們的民族和振興我們的國家,那麼在經濟騰飛的同時必須要加速我們的精神文明的建設,才可能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確保經濟成果不被流失,我們的國家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有鑑於此,通過自己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將自己的體會奉獻給大家,以便和大家共同地探討.
一、探究歷史興衰的分水嶺 重新架構道德根文化科學教育模式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以道德文化爲根爲蒂的這樣的一個民族.在十六世紀之前,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一個多元的文化,包括《老子·德道經》的思想、《周易》的思想以及儒學的思想.這三大思想支柱就共同地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其中以道德文化爲主線貫穿著前十六個世紀.
但是在十六世紀以後,由於我們出現了明朝的一個理學階段,這個理學階段就將我們寶貴了多年的這種文化——特別是《德道經》的文化、《周易》的文化,都剔除在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的體系之外,只維持了一個儒學的文化.而且這個儒學的文化,又被抽取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寶貴的精神領域的內容,形成了固化的、僵化的八股文化.八股文化誕生以後,我們民族的教育迅速地變得狹窄,精神文明領域和智力開發領域,就迅速地走向了一個滑坡的階段.正因爲這樣一個歷史的誤區,使我們的民族在十六世紀以後就落後於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中國的《周易》文化和老子的文化西傳歐洲,反而促進了歐洲在他們本身發展的一個瓶頸區獲得了豐富的營養,進入了一個在近代飛速發展的時期,反而將我們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我這些年在國外,在德國、歐洲走了很多地方,親身感受到他們的人文文化,的確是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優秀文化雖然被我們自己子孫給丟棄了,但是在整個歐洲、在整個東南亞,在那方土壤上,卻滋潤著、滋養著他們的民族發展.無論是在精神文明領域,還是在科學發展領域,對他們的發展都起著一種砥定中流的作用.他們運用他們自己十六世紀以前和近代長期反覆使用的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這兩大法寶,構建起了社會框架,再加上吸收了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爲他們新的發展動力,這也就確保了整個西方世界將我們的祖國,拋在了他們的身後.
我們近百年以來正在積極學習西方,但是西方卻反過來正在大力開展研究我們古代的傳統文化.所以作爲一名學者,我就緊迫地感覺到我們的民族要想真正振興,必須在我們的古代傳統道德文化基礎上、在周易文化基礎上、在儒學文化基礎上這三大基礎——三足鼎立的文化基礎上,來發展我們的本民族文化,同時注意吸取西方的邏輯推理、反覆實驗證僞這兩大法寶,結合在一起我們才有可能在本世紀超越整個西方世界.
如果我們完全徹底地拋棄了我們的道德根文化、周易文化和儒學文化,而單純地跟在西方人的後面:從他們那裡吸取我們根文化的精神營養、吸取我們本身優秀文化精神基礎上推動他們的邏輯推理和反覆實驗證僞這兩大法寶的經驗上,來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那麼我們可能在今後數百年以內,還仍然會遠遠地被他們拋在後面,難以超越整個西方世界,難以在人文建設領域、在精神建設領域和經濟領域以及科技領域真正地超越他們.
這幾年在西方的實踐,我也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敏銳、我們眼光的敏銳度遠遠不如西方人.西方人由於長期發展他們的直覺,來拓展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實驗證僞這兩大科學和社會發展的法寶,他們對我們民族文化當中優秀的部份非常地敏感,吸收得非常地積極,而且應用起來也是不遺餘力.
僅舉一例,我這次回國之前,我在德國作了一次講演,就短短四個小時.其中有一位八十五歲的德國老太太,聽了四個小時後她就說:您四個小時,解決了我研究了近四十八年所不能夠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東西.這就說明,她雖然八十五歲了,但是她對東方文化的熱愛和研究的程度常常比我們東方人還深刻得多.因爲她所提的問題非常地尖厲,直指我們東方文化的深層次的一些東西,並且她也是系統地長期地實踐東方文化的一位學者.這也使我迫切感到,我們自己拋棄了、但是外國人卻在深入地去研究並且實踐我們古代的傳統優秀文化.而我們自己卻一代接一代逐步地遠離了我們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可以說是危險的.
世界上有個哲人曾經說過:要想一個民族滅亡 ,只要三代不讓他們觸及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就可以達成目的.
所以,要想在新的世紀,實現我們道德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科學發展齊頭並進而躋身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前列,給我們一個緊迫的任務就是需要復興我們本民族的道德文化.
這個傳統文化的復興,是我們當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由於有這樣的緊迫感,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部門可以說是首當其衝,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也肩負著這個責任.我們所有的學生、青年人、少年甚至兒童,都必須儘快地建立起這樣一個教育模式和框架,以恢復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合理部份、科學的成份.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真正整體地把握住這些方略,才能使我們的民族建康地發展.
比如說,追尋起我們本民族的文化,鑑於我們剛才提到了——關鍵是要尋到文化的根.我們的根文化可以說主要是以《老子·德道經》爲主體的一部傳統的道德文化系統.在這道德文化系統上面,我們的老子,上溯,可以說總結了人類有文化記載的幾千年的經驗和知識,把這個知識進行了升華,寫下了著名的五千言.這五千言作爲文言文流傳到現在,真正能夠完全解讀懂的可以說還不算太多;那麼下傳呢,這一部《德道經》可以說是在指引我們後世子孫如何去認識宇宙自然,認識這個道和德,來「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豐」這一過程, 我們都必須從《老子· 德道經》裡面去吸取.
二、以史為鑑 再釋《老子·德道經》是我們民族的根文化
鑑於這些理念,我們可以首先以《老子·德道經》爲一個綱,來共同地探討一下《老子·德道經》爲什麼會成爲我們民族的根文化?圍繞著根文化,我們如何展開、來認識我們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
西方人比我們敏銳得多,他們對《老子·德道經》的感受可以說非常著名.歷史上,當《老子·德道經》西傳到了歐洲以後,在整個歐洲盛傳,在各個國家得以盛傳.在十七世紀本身,就形成了中國的老學、儒學的學習高潮 ;在上一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同樣地在整個西方世界也掀起了學習老學的高潮,特別是在科學界,在上個世紀末對老學的研究的確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在十六世紀以後,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我的良好精神狀態歸功於閱讀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德道經》).他的這句話也就是說,他的精神狀態——良好的精神狀態,與中國的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密切相關.從一個角度上說,就是說中國的孔子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對一個外國人的精神起到了一種豐富的營養和建設作用、補充作用.
德國的著名哲學家尼采,也盛讚老子(《老子•德道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還有一個思想家叫做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 ),他就講了,他說古代有一個軸心時代,兩千多年以前,中國出現孔子、老子,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古代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古以色列出現了猶太教的先知,他們各自創造了文明,這個文明影響了現在兩三千年.從這個德國的思想家雅斯貝爾斯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到,在兩千五百年前,我們整個的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以及歐非世界這三大塊、這個三大領域裡邊,形成了三個範圍的思想,在這一思想下各自影響了這麼三個領域.到目前爲止,作爲印度的釋迦牟尼思想,早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而西方主要是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思想框架之下,延續發展到了今天;而且他們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思想發展過程當中,也遇到了障礙,最後吸取了東方的老子思想,才得以迎來了近代文明的飛速發展.
所以在其他地方講課的時候,我就打了一個比喻,我就說:中國的老子思想、周易思想,曾經進行過一次漫長的「西遊記」,在十六世紀時期這個階段,通過商船、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給歐洲的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思想注入了無限的生機,使他們在一種朦朧狀中能夠超越他們本身的陰陽,豐富他們的陰陽,發展他們的思想和他們的學術,使他們的科學發展和哲學思想發展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和新的階段.
然後經過了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的發現,他運用老子思想當中的「○」和「1」而發明了二進位,使自己成爲世界數學之父.而且,他對老子的思想和周易的思想,進行了第一次西方式定名——定名爲「辯證法」.
這個辯證法,實際上就來源於我們的老子!老子才是真正的世界上的辯證法之父!這一點,我們如果翻開歐洲發展的歷史就不難看出,自從萊布尼茨將周易的陰爻和陽爻思想、以及對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進行了闡釋以後,那麼整個西方的哲學界就引起了一場新的革命.
從康德就開始運用這個「二」,運用這個陰陽,建立了比較著名的辯證法思想;到了黑格爾,就運用「三」——三生萬物的「三」,建立了他的龐大的哲學體系,成爲世界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在繼承和發揚了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以後,建立了他的唯物辯證法.這個唯物辯證法,終於在上個百年又回到了東方、傳入了中國,在中國引起了近代的哲學的巨大變化,並帶來了革命.也正是在延安這個革命的搖籃當中,把這一個思想推向了全中國,使新的中國誕生了.可以說,在延安也是一個著名的重要的契機和轉折點.
那麼,縱觀老子的哲學思想西遊列國到復歸,完成中國近代革命建立新中國的這一段西遊記的過程,和再深入地去研究西方文化、在他們的土壤上去探求這個結果,我也發現:雖然老子的哲學思想,他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進行了一次西遊,但是西方對老子的思想、哲學思想並未能完全解密!——也就是說,西方人並沒有完全讀懂老子的大唯物主義辯證法和唯德主義辯證法思想.他們還是只停留在他們陰陽二的範疇之內研究整個世界,研究他們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還並沒有在古代中國人所得出來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的基礎上來超越陰陽,不受陰陽的制約,而在「○」當中、在「1」當中來闡釋整個世界,闡釋人類和闡釋社會.
所以在上個世紀末,無論是在科學界還是在哲學界,世界文化和科學的研究又重新回到了研究老子思想的一個新高潮之中.包括美國總統在他的演講中,都能夠非常豪邁地引用老子的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也說明老子哲學思想在美國也同樣進入了政治界,都在廣泛地進行研究.
特別是在上世紀末的時候,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他也指出了整個世界的科學發展,基本上是進入了十大領域,有十個大的項目和範圍各自在發展,而缺少一種統一論的思想.那麼這種統一論思想,實際上早就聚集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老子·德道經》思想和《周易》思想之中,只是需要我們去回顧、去探索、去研究而已.我們要完成這樣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到近代文化的連結,完成一個道德文化到現代道德文明建設的連結,可以說這一切都在這一部宏著之中——也就是《老子·德道經》之中,只是需要我們完成思想上的跨越,進入到這一個領域.
但是,爲什麼我們自己丟棄了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呢?這正如老子在他的《道德經》當中(原來按照老子敘述《道德經》的原義,順序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在德篇的第一篇)——也就是整個《老子·德道經》的開篇當中,他就指出了人類的發展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就包括我們世界人類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道治時期、德治時期、仁治時期、義治時期、禮治時期、智(愚)治時期.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這段話,就闡釋了我們整個人類的這六大社會發展時期.
當然,文字記載主要是在仁治時期、義治時期、禮治時期和愚治時期.特別是我們進入了近代以後,已經跨入了老子所指出的整個社會進入了愚治時期.他沒有用「智」來描述人類的這一個時代,但是他用了一個「愚」——愚蠢的「愚」.宋代有一位學者邵康節,也曾經指出了中國的社會發展分爲四大階段,他是用春夏秋冬來形容.但是比起老子的描述來,我研究邵康節的社會分段的描述以後,和《老子·德道經》作了一個比較,就發現老子的揭示,還是遠遠比邵康節的解釋要深刻得多.
人類在離開道治和德治狀態以後,進入了後天的有爲的這個智治社會的狀態以後,就逐步地將我們的德性、心靈的德性和社會的德性、家庭的德性逐步地分解開來,也就是分解在這五行狀態——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狀態;而且這五種德性——仁德、義德、信德、智德、禮德,都逐步地分散、離散;所以到了現在這個社會的時候,正如老子所講的,已經進入了一個「忠信之泊」的狀態.特別是信任——相互之間的信任、對事業的信心、對民族的信心,都會大大地降低.因爲那個時代是一個以愚治——就是後天的智識、大腦皮層思維這一個智識,占了主導地位思維模式這樣一個社會時期.那麼這樣一個社會時期,由於缺乏心裡邊的光明來朗照自己的內身國,在事物判斷、對事物的認知等等方面,都會產生一些錯誤認知.實際上,我們從現代社會普遍現象中都不難看出,當整個信仰發生了雪崩以後,新的信仰沒有建立,對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對人與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麼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愚昧的時代.這是老子在他的《德道經》裡面,開篇第一章就揭示的一個重大的歷史發展不同階段的一個奧祕.
三、一元四素科學實踐方法論 是振興民族復歸德道的捷徑
我們現在正處在智治社會這樣一個階段之中,在這個階段之中要想讀通我們祖先的道德社會的狀態,使人們的心靈都出現一個整體的飛躍,就必須要全面理解和認識這麼六大階段如何復歸?到底是一層層地復歸?還是整體地把握迅速地歸到這個德裡面、道裡面?這是一個重要的認識.當然最快的復歸,那也就是很好地去研究《德道經》,認識到道德就是人類精神的食糧,要運用好這個食糧,使我們的心靈重新放出光明,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不再單純地只依賴於大腦皮層的智識,而是要迅速地開發我們民族特有的智慧.
中國人是將大腦功能分爲三個層次來進行闡釋的:大腦皮層,那就像一個煮熟了的雞蛋,它表面的一層衣——那層膜,那是大腦皮層;而大腦質層,就相當於蛋白區;而大腦核心層,那就相當於蛋黃區.而且古代的《黃帝內經》中早已經就給我們揭示了,每一個人的心神、每一個人心中有另一套系統,就是精神系統.這個心神系統,支撐著我們有形肉體的工作.比如說「心藏神」,神,這個神以心爲宅舍,也就是說爲宿舍,它工作在大腦.
在大腦工作區,這個「心」字,又分爲三個心.你看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有很深的這個內涵的,它裡邊就含有象、數、理、氣,是根據周易的道理來創造的中國的文字.一個「心」字,三點水,中間一個鉤,將這三點水分割開來.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形成三大系統,這就是陰我智識系統、陽我慧識系統——也叫做慧心系統、還有真我系統.這三大系統,由於後天的貪慾、私心形成的這個「鉤」,就將這三家分割開來,永不相見,終身都難以連接成爲一,復歸到一非常困難.
《老子·德道經》當中,描述這一現象就稱之爲:「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不進行道德的修養和實踐,那我們心中的三個「我」,在大腦裡邊工作,那都是始終處在一種各自爲政的工作狀態,他們一生都難以相見、難以協調、難以統一,難以整體地去指引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生存、如何發展自己.
所以,要想我們自己像祖先們那樣達到一種大智慧狀態,那就必須注意要去用道德獲得這個德能來營養我們的心和身,使我們的心和腦一起進入工作協調狀態.可以說這一種文化現象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因爲西方只是提倡直感、直覺和靈感思維.
比如說,愛迪生就曾經有過名言,他認爲天才,要想成爲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靈感才能夠實現出現天才.而且,他也強調這個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是最關鍵的!他們是建築在這樣一種直覺和靈感思維的模式上,發展他們的這個邏輯推理和實驗證僞這兩大法寶,然而我們中國人卻不同.中國人的祖先文化中所締造的這一種文化,那就是要同步地開啓我們的心靈和大腦的功能,是講究的慧心、慧腦和智識、智心這兩大系統結合起來進行認識和發展.我們等會兒,還要從醫學的角度和近代科學發現的這個角度來闡釋.
對於這個不同,先主要是談一談《老子·道德經》對我們人類的影響和作用、發展以及中西方的不同.
我們要想實現中西結合、這個古爲今用,就必須充分去認識我們的祖先.沒有這個認識我們就無法繼承,很可能就把她當作糟粕,正像我們五四時期的運動一樣,那的確是一場髒水帶嬰兒一起潑出去的一個運動.它有它積極的部分、好的部分,但也有它造成民族傳統文化精華丟失的部份.例如,著名的經典誦讀教育這一方法,是東方所特有的、西方所不具備的,然而我們卻把它丟棄了.這裡面的原因,等會兒我們再分析.
而且從近百年以來,我們對自己祖先的認識過多地委過於傳統文化,而沒有將傳統文化當中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的病症真正地辨正清楚.比如說十六世紀之前,同樣是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我們的民族爲什麼能夠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都讚嘆,十六世紀之前我們祖先的發明遠遠超越整個歐洲.其中有三十多項發明,是近代歐洲文明發展的奠基石.我們的祖先並沒有掌握西方的邏輯推理和反覆實驗證僞,卻將中華民族的科學發展推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相反,十六世紀以後,我們失去了這個優勢,失去優勢的原因在哪兒?就在文化教育上!就在我們自己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割裂而獨尊儒術,獨尊儒術發展到一個階段以後,轉入了獨尊理學.這個理學一出現以後,又再興八股文,這樣才把真正的能夠啓迪人們精神和靈魂的兩大優秀文化完全地割裂了.因爲在十六世紀之前,我們的民族文化教育就是通過這個經典誦讀維持和保護著一元四素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什麼叫一元?「一」,就是德;「元」,就是道;「四素」,就是象、數、理、氣.「象數理氣」,是《周易》的內容;而「一元」是《德道經》的內容.在明代以前,可以說更優秀的傳統都是通過經典誦讀這個傳統一直保持著.正像魯迅先生所寫的,在他的小說里都還有「書聲鼎沸」誦讀經典聲如潮的描述;但是自從蔡元培先生下令禁止經典誦讀以後,這一現象就消失了.而且由於明代以後,只是誦八股文、誦八股經典,把《德道經》和《周易》抽掉了,那麼一元四素「象數理氣」這樣一個既能夠培養道德精神心靈這樣一個重要的方法和啓迪頭腦大智慧的象數理氣這樣一個科學方法,一併地清除到了教育的門外.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是整個地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就丟棄了.
實際上,翻閱大量的史料考證歷史上的這些記錄,我們都不難發現,在古代的教育——特別是「童蒙養正」階段和包括有的「胎嬰養虛」這些階段,在古人的教育方式裡面,都是將《德道經》的誦讀、《周易》的誦讀和儒學的《大學》、《論語》的誦讀,融入在一起、結合在一起進行誦讀的.甚至有的家長將《黃帝內經》的誦讀也融匯在對兒童的教育之中,那麼這裡面也有甚深的生理道理.
因爲我是搞醫的,我是中醫和西醫都並用,並且有幾十年的臨牀經驗,哪怕到了今天,在歐洲我都沒有放棄這個醫.所以對傳統文化這方面對人體科學生命力的作用力,我是感觸比較深.我們文化的優勢在什麼地方?西方文化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局限的是哪些地方?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薄弱環節在什麼地方?可以說心中都有一個底,可以慢慢展開來跟大家共同探討.我覺得,我們的傳統之所以丟失了十六世紀之前的優勢地位的關鍵原因,是在我們文化發展的進程當中產生了丟失.
比如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他想仿效盛唐的文明,非常羨慕李世民那種創造大唐盛世,使各國來朝,路不拾遺,百里之遙能夠不帶行李乾糧就能夠走,夜不閉戶,而且監獄成空,等等,對那種鼎盛的的社會狀況非常羨慕.他曾經想認朱熹爲祖,就是把創造理學的朱熹當做自己的祖先來進行供奉,像唐朝的李世民那樣——將老子李耳當做自己的祖先來供奉.結果,他這個意見徵詢了他的族人、長老以後,族人長老不同意,說朱熹所隔的年代並不久,並不能成爲真正的老祖宗,你把他當做老祖宗來供奉的話,那就汙辱了我們朱家.這在古代是講究族譜的,在族譜上是查不到他是真正的老祖的,所以否定了他這個建議.但是他在國家的教育方面,還是堅持了推崇朱程理學.在這個基礎上,構築了八股文的教育方案、教學方針,只是局限在理學的範圍內進行全民教育.可以說這個教育方針是否正確,關係到國家民族發展的生計,關係到前途.
但是,整個這些優秀部份被我們自己本民族放棄、丟棄以後,傳到了西歐,傳到了整個歐洲.歐洲由於是長期在靈感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推理、實驗證僞這樣一種模式下來進行發展社會的,它一旦接觸了中國社會傳統文化以後,就迅速地把其中能夠捕捉到的精華就全部捕捉到了.這一點,他比我們東方人敏感.我從在歐洲這幾年的治療當中也發現這些特點,他們對於一些特殊的物質、自然性的物質,敏感度比我們東方人敏感得多.
比如說針灸,在中國治療一個病人,你用針灸時,你常需要用重手法,非常重地用手扎,捻、轉、提、插、補、洩你都要一應齊全地全部使用上去;但是在整個歐洲的話,它不同.接觸針炙的病人,你只要將你的針扎入他的穴位,那麼他就能獲得很好的針感,根本不需要你去進行捻、轉、提、插和補洩,那麼這個能量就能循著針柄自由地進入他們的穴位,而達到調節體內氣血平衡的目的.這樣治療的效果,比我們在國內的治療效果遠遠要高出幾倍之多.所以,整個西方人對中國的針灸非常信服、佩服,願意接受這種治療方法.
曾經有一位內蒙古中醫師,到了英國,他當時掌握的現代的學院式的中醫理論和方法,在那裡他也差點呆不下去.他知道我的名字以後,連續打了幾十個電話來問我.他向我請教辦法:如何才能真正在那邊提高醫術站住腳?實際上,我只是在電話里指點了他幾個地方、幾個穴位.我說:在西方,你的治療要想打開局面,提高療效,你就把這幾個穴位抓住.而且,你要運用你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象數理氣當中的方法,進行一種思維模式的一種切入,切入到病人的心中,切入到病人的體內.這樣一來——本來他的僱主準備解僱他,讓他回國了,可以說這些指點就使他獲得了生機,他迅速地提高了他的治療效果,結果他就在英國立足了,他的病人就絡繹不絕地都來了.現在,他已經把他的妻子都接到了英國,自己也買了汽車、買了房子.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只要掌握了裡面的精髓,哪怕一點兩點,別人一指點你就去實踐.那麼在那方土地上,他們接受起來的確是非常快,效果特別好.
而我們生在這個中土之地,這個中土是屬脾,屬中央,這個脾一旦帶了溼氣以後、或者帶了燥氣以後,帶了火氣以後,就改變了自己的性質,我們接受我們傳統文化呢,就不像西方那樣的敏感.爲什麼呢?西方屬金,在五行當中主肺,肺又主皮毛,所以整個西方人的體表感覺特別敏感.他對我們這些東方的文化、中藥啊、針炙啊,要比我們國人要敏感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而我們處在中土,這個中土現在信德又非常薄弱,沒有信德的支撐,那麼脾土也就不敏感,所以在我們國內,相反中醫不吃香了.這類現象,實際都是在一元四素這個科學方法論的基礎之上的,都可找到答案的,就是要我們研究傳統文化、實踐傳統文化,從理論上去切入認識到我們傳統文化的科學原理,那麼我們就不難了解到我們本民族文化的可貴性、寶貴性、可繼承性和其中的科學性.
關鍵是我們要能夠自己深切地誠信她、解析她,使老子的德道這個「一元」的基本思想和周易裡邊科學解析的方法,能夠非常完美統一地結合在一起.當然,有的同學可能研究過《周易》,但是現在的研究,嚴格說都不是真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