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史記》的讀後感.500字左右.

題目:

求一篇《史記》的讀後感.500字左右.

解答:

淺讀《史記》有感
在浩瀚如煙的中華古典名著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正因爲如此才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爲「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我在假期學習之餘,通覽了《史記》收穫不少,讀了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從夏開始到漢朝,歷史事件人物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皇宮的真奇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銷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史記》,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作爲一部歷史著作,由於它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人們一直譽之爲「實錄」,稱讚作者「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史記》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在歷史的寫作中寄託了自己的理想,表達了他對於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強烈的愛憎,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一系列歷史人物,使之成爲科學歷史著作和優美傳記文學的巧妙結合,魯迅所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恰當地指出《史記》這一特點.描寫緊張鬥爭的場面,讓人物在具體矛盾鬥爭的衝突中,各自表現他們的優點和弱點,這是司馬遷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在《項羽本紀》中,作者連續寫了項羽殺宋義救趙、鴻門宴、垓下之戰等一系列緊張鬥爭的場面,使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特別是垓下之戰,寫項羽在漢軍數重包圍之中,慷慨別姬,潰圍、斬將、刈旗、□目叱漢將、以頭贈故人,雖然形勢危殆,仍然那樣豪邁而從容.這些激烈場面的描寫,成功地展現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壯形象,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使酒罵座和東朝廷辯的描寫,也是運用緊張場面表現人物性格的很好的例子.其中項羽是我最愛的之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上面這個小故事說明的好學和目光的遠大,雖然是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我覺的《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爲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後曾爲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他因爲李陵辯解被劉徹定爲死罪,但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羽毛」,但他想到了父親的遺命,想到了畢生的使命還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麼只剩最後一條路——接受宮刑.這可是奇恥大辱,過去說,「刑不上大夫」,更何況是宮刑呢!但爲了事業,司馬遷忍辱偷生.出獄以後,劉徹還封他爲「中書令」,名義上比「太史令」職務要高,可卻是宦官擔任的啊!爲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司馬遷把這一切都忍受了下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史記》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司馬遷的博學、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今天古爲今用以史為鑑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