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題目: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謂之文」就是給他諡號「文」的意思孔子認爲稱孔圉爲孔文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
2.「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爲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的斯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者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語出《論語.里仁第四》: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這篇講的是 里仁.『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唯有仁者愛人,這就是他一輩子奔走呼號的政治理想.可見孔子諸侯能否採納他的仁政很是看重.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的這個『聞』字,應該是跟《出師表》中 「不求聞達於諸侯」里的『聞』字一個意思.這裡的聞指的是:出名 被統治者重用.
孔子剛說完 「朝聞道,夕死可矣」似乎覺得還不能夠說服衆門人,於是乎接著說道:「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爲足與議也」 這『道』字就出在這裡.
「士志於道」中的』道『跟「朝聞道」是一樣的意思 這裡的 道 指的是政治理想即 仁政 .
綜合上述 ,我們可以 很容易的就知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說的是:如果在一個國家裡,如果一個人早上能達成了一直堅持的理想.實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仁政),那麼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在這裡絕對不能簡簡單單的把「聞道」二字看作等閒的「明白道理」那就未免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了.
參考資料:〈〈論語〉〉〈〈出師表〉〉
原文多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意:孔子立於河邊說:時間猶如流水一般,不論晝夜時刻流逝.
現多用於形容時間的寶貴或強調對將要逝去者的珍惜.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