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麼緣由,年齡越大,就越懷念已逝去的父母是哪篇文章中的句子?
題目:
不知什麼緣由,年齡越大,就越懷念已逝去的父母是哪篇文章中的句子?
解答:
①不知什麼緣由,年齡越大,越懷念已逝去的父母,特別是童年時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
②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有手藝的石匠,年輕時就漂泊在外,後來和家鄉人一起,到漢城,在華人開的作坊里做活兒,這一去就幹了四十多個年頭.家裡只有母親和我.
③夏天的夜晚,經常是我和母親坐在小院裡乘涼.小院鋪的是光滑的青石頭,涼爽爽的;院子角角落落,母親種的大紅的月季和白色的薔薇,越過牆頭爬上了屋頂,梔子花,甜香甜香的.我和母親都坐在用潔白的玉米皮編成的圓圓的「蒲團」上.母親搖著蒲扇替我趕著蚊子,這時的小院異常安靜,氨基能夠得有點寂寞.「牛郎織女快團圓了.」每次,母親看著天空的星星,總不厭其煩地講著我已聽過不知多少遍的故事.母親講完了故事,照例說:「該背書了,我不說,你是不背的.」於是我便打著哈欠無精打采地背誦.
④一個秋夜,我和母親又坐在小院裡,微風吹來,有些涼意.只聽牆邊花叢有蟋蟀鳴唱.母親說:「你聽,它是在唱『洗洗漿漿,孩兒抱炕上』.」我側耳細聽,果然聽得出來.天冷了,小蟲子們,一家大小,要尋找暖和的地方過冬了.當夏季到來,它們唱的是「拆拆洗洗,孩兒抱地席」.母親說,蟋蟀這小東西,也是有靈性的,唱起歌來也很動人心.接著,她問我,爲什麼好久不背書了?我告訴她,我現在讀的是新書(白話文),不用背.她似乎很詫異,問我手中拿是什麼書,我說是一個叫朱自清的人寫的.母親要我念一段給她聽,我只好照辦.在蟋蟀的催促下,我們進了房間,坐在溫暖的炕上.母親高興地點上小油燈,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讀《背影》.這篇作品,是學校老師剛給我們講過的.還沒念完一段,母親便欣喜地說:「這書好懂.」當我念到那位父親爲遠去的兒子買桔子,蹣跚地穿過鐵道,又爬上月台,兒子瞧著他的背影流眼淚的時候,我母親竟也哭了.我念完了,她還久久不平靜.過了一會兒,她說:「這書寫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高麗國,每次我都看著他跨過東河大橋,他只留給我一個背影,我這一輩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現在,一連三年沒見他的背影了!」
⑤那時,我爹在漢城手頭拮据,爲了把路費節省下來,給家多捎幾個錢,已經三年不回家了.所以母親談及,格外傷心.母親的眼淚,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並且在以後的許多年裡,不斷憶起那個背影:中等個,頭戴褐色氈帽,身穿深灰色的粗布夾袍,上罩著線呢馬褂,肩上背著一個土色帆布舊錢褡子,出了家門,腳步匆匆,只見褡子的一頭在他背上鼓鼓囊囊,那裡面裝著煮熟的雞蛋、甜餅,還有母親親手給他做的納底鞋.
⑥自我四五歲的時候起 ,爹每次離家 ,我都一路小跑 ,追在他的身後 ,一直過了東河大橋 ,喊著 :」爹 !過年你可回來呀 !」爹頭也不回 ,大聲回答 :「回!你趕快回家吧!」那背影,那土色的錢褡子,一直變得很小很小,然後不見了,我才扭轉頭哭著回家.
⑦爹的這個背影,長久不變,直到他近六十歲的時候,我仍然追著他過大橋,不過那時,那背影已不是那麼挺直和硬朗,腳步也蹣跚起來了.
⑧當我懂得一點人生以後,我常想,有誰能夠把我娘的內心和我爹的背影寫出來啊!
(作者 丁寧 因原文較長,有較大刪改)
1.第③段中,畫線語句描寫了小院的環境,這段環境描寫在文中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3 分) 答案要點:①烘託了小院溫馨(或靜謐、祥和)的氣氛.②表現了母親熱愛生活的豐富、細膩的情感.(共 3 分,每點 1.5 分,意思對即可)
2.第③段中,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講牛郎織女故事的細節表明了母親怎樣的內心活動?( 3 分) 表達了母親對常年在外的父親的思念之情.( 3 分,意思對即可)
3.請你用簡明的語言對第④段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 3 分) 答案示例:母親讓我讀《背影》,並訴說了由《背影》一文而引發出對父親的思念.( 3 分,意思對即可)
4.本文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生動地描寫了「父親」的背影,表現了「父親」的性格.請你根據兩位「父親」的背影,分別寫出他們主要的性格特點.( 4 分)
《背影》中的父親:愛兒子,體貼入微,爲了照顧好兒子,不顧勞累及身體的不便,一定要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才心安.
本文中的父親:話語不多,表面堅硬,內心卻愛孩子,愛家庭,有責任感,爲了家人甘願忍受常年在外的奔波辛勞之苦.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