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要池莉寫的,七年級上學期人教版典中點的47頁閱讀答案

題目:

註:要池莉寫的,七年級上學期人教版典中點的47頁閱讀答案

解答:

人生的春 --摘自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係,卻只是一種甦醒.這樣的甦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不要以爲意象上的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容易得到.更不要以爲有了偏僻鄉村,目的就八九不離十了.不是的.這種意象不是淺顯的看圖說話.能夠形成這種意象的,要木籬笆,要野玫瑰,要好陽光,要一道碎石小路,從籬笆下面蜿蜒伸出,遠遠地,遠遠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針葉林,要林子裡淡淡地散發著松香.說的是人呢,說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這樣的比喻也就是說:人生的春,天衣無縫,渾然大氣,是先天的天地精華與後天的著意磨礪融會貫通了.用一種更加日常的話來說,人生的春便是一種懂事.有一句成語,叫做"少不更事",可見懂事需要經歷,經歷需要時間,用漫長的時間去經歷,這就是熬了.這個"熬"的意思相當於中草藥製作湯藥的那個"熬":煎熬.於是,可以說,意象是煎熬出來的,甦醒是煎熬出來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來的.玄妙的是,需要多少的煎熬呢?又需要多久的煎熬呢?所謂的漫長,那應該是多長呢?法海和尚,老得白鬍子一大把,也還是無法徹底圓通,喜歡糾纏白娘子和許仙的家庭婚姻之事.六祖慧能,3歲喪父,自小賣柴養母,連文字都不認識,偶然得聞佛語,心即開悟,於剎那間便明心見性,立刻出家,然後修成正果.像我這樣,寫作半輩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且不談自己的寫作,單說藝術鑑賞方面,在十餘年前,我就覺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看上去或巍峨,或工整,或靈動,或俊秀,詮釋一個什麼道理,都披掛在作品的形式上,十分易於讓評論家一眼就看出好了.這些藝術家和評論家都在玩可愛,裝童稚氣,於大庭廣衆之下,一個人假裝很複雜地把玩具藏起來,而另一個人假裝很深刻地找到了它.這種把戲非常容易迷惑具有發言能力,並且樂於表現發言能力的泛知識階層,大家一熱鬧一追捧,一夥子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名利.於此,我會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開厭惡.我要求文如其人,要求格物致知,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僞,要求藝術家首先具備天賜的直接感受人類情感的強大能力,又在後天能夠使用這種能力遨遊歷史現實與人類心靈,然後剝繭抽絲,去繁就簡,將他獲得的核心理念完全融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也就是十餘年前,我的態度是堅決的激烈的,我會忍不住要與人爭論,乃至一言不和便會拂袖而去.我堅信自己看得懂作品也看得出人品.我堅信自己是正確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