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世說新語》兩則 課後的三道題,明天就交作業啦.

題目:

25《世說新語》兩則
課後的三道題,明天就交作業啦.

解答: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下劃線的詞.
1.「俄」,又常與「而」「頃」諸字連用,皆片刻義.「欣然」,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擬」,比、比擬.這是古義.唐以後才有準備、打算義,如「比擬好心來送喜」(唐代民歌),「也擬泛輕舟」(宋李清照詞《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這裡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較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切忌多講,碰上一種說一種最好.
5.「期」,約會、約定.「委」,捨棄.
三、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爲「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爲「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幹什麼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