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現實意義

題目: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現實意義

解答: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再被貶後,途徑岳陽樓寫下的千古絕唱.寫出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今天的我們任然有教育意義,天下之事,似桑田變幻,如大地沉浮.國家的富強與貧窮,民族的繁榮與落後,對此世人的態度不盡一樣.爲"貧窮"和"落後"而憂,爲"富強"和"繁榮"而樂,大凡是人之常情,而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極有遠見,此言就貴在"先憂而後樂".
大概世間總是"憂"與"樂"交織著.自古以來,爲天下事先憂後樂的不乏其人:戰國的屈子,爲國振興,"雖九死而猶不悔",最終憂死於汨羅江;宋朝的岳飛,"三尺龍泉走天下",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馳騁沙場,屢建奇功;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不爲烏紗帽落地而愁,卻爲鴉片輸入,白銀外流的國難而憂,鎮守虎門,誓死禁菸.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被千古傳頌.他們堪稱中華民族的脊樑.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先天下之憂而憂,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疾呼,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周恩來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的道路……在舊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爲國難而憂,然而僅是"憂"並不能救國,只有"憂"之餘猛然奮起,才有希望.請看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點燃星星之火,燃遍整個中華,給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那無數的覺醒者追隨他們南征北戰,死了,"處處青山埋忠骨";活著,"敢教日月換新天"!解放後,這些"先憂者"並不因自己先憂而要先樂.他們不求高官與厚祿,卻處處體恤國難和民艱.這種品格不下正是集中體現了革命者先憂後樂的精神嗎 又有哪一位古代志士能與無產階級戰士相比呢
不僅如此,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能從"樂"中及時找到"憂"的潛在.不是嗎,當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時,在這勝利面前,有人"樂"極了,"樂"極則生"憂",如1958年,出現全民燒炭煉鋼,田間無人種植的景象.革命家彭德懷爲此而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禍害,這難道不是十分可貴的嗎
現在,我們正在著手現代化建設,如果說和平建設是"樂",那麼我們先應該看到"憂",因爲國家還很貧窮.爲國分憂,則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像杜芸芸那樣不惜獻出父輩遺產10萬元,先憂後樂,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