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誰動了我的奶酪爲話題的作文咋寫啊.
題目:
以誰動了我的奶酪爲話題的作文咋寫啊.
解答:
——《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書里的奶酪,書外的人生. ——題記 再次讀完這本書,掩卷而思:當我們失去人生中的「奶酪」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對於我來說,究竟什麼是我的奶酪呢?失去的奶酪應該如何重新找到?已有的奶酪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書中的奶酪,也正是人生所有幸福的暗喻,得到了奶酪,也就得到了幸福.而書中所強調的是兩種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的價值觀:1.簡單的人生;2.應對變化書中的四個小主人公的設置也正是要體現出這兩種價值觀. 你走你的捷徑,我走我的大路.看最後誰先到終點—— 嗅嗅和匆匆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它們的作用就是區別於兩個小矮人的「簡單」,從而體現了「簡單」的價值觀.這種簡單,使得它們在面對奶酪突然消失時可以比頭腦更爲發達的夥伴更積極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境況.作者認爲,簡單的小老鼠之所以在變化上要比頭腦複雜的夥伴更好的採取措施,是因爲人類複雜的思維使得人類產生複雜的情感,由此產生羈絆.而我卻不以爲然,這不過是給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正是因爲我們所謂的「複雜」,使得我們在很多大問題上往往是耍一些小聰明,最可悲的則是我們還對這種小聰明引以爲豪,不知悔改.小矮人們會在奶酪消失時不知所措,並不是因爲它們的「複雜」,而是因爲它們的「小聰明」.也正是由此,自以爲是的哼哼和唧唧才不去面對奶酪消失的事實,選擇了在C區里等待著根本不存在了的奶酪,甚至幻想奶酪在牆的後面.這就不由的讓我想起了一句成語—大智若愚.其實並不是智者有意僞裝自己把這就裝成傻子,而是太多的愚者總是喜歡把自己裝扮成智者的樣子自欺欺人.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屑於耍小聰明,換言之,總是耍小計謀的人是沒有大智慧的.如三國的楊修一般,一肚子小聰明,到最後?「雞肋」而丟了姓命.其實,楊修之流的聰明又何嘗不是「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道這裡,又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與成才他們那些精英戰士相比,他的確是一個木訥遲鈍的人,可是到了最後,他又的確是一位不亞於其它任何人的戰士.他的這種簡單,也正是書中嗅嗅和匆匆可以先於夥伴找到奶酪的法寶吧! 是福不是禍,是禍……關鍵看你怎麼過—— 與兩隻老鼠的作用不同,哼哼和唧唧二人則重點體現了面對變化的應對.而故事的絕大部分也都是描寫這個環節,因爲對於讀者,我們都是複雜的人?,因此如何應用好我們複雜的思維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則更爲重要.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變化是未知的,而未知的事物往往會帶來恐懼.因此我們往往恐懼變化,不敢去直面變化.在挑戰與逃避之間,我們總是會選擇逃避.這就是我們在對自己耍的自欺欺人的小把戲,也正是如此,在對待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第一關所要解決的就是承認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而又如何過這個心理關呢?書中的唧唧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發現一種方法,每當它因爲恐懼而不敢再次前行之時,他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果你無所畏懼,你會怎樣呢?」.是呀,未知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但不要忘了,未知的事物也會產生希望呀!當我們面對未知不再恐懼之時,所剩下的,不就只有希望了嘛!能夠如此的去想,如此的去面對變化,它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畢竟我們的希望沒有所在潘多拉的盒子裡呀.當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懼時,你會感到輕鬆自在. 在擁有了改變的決心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就是如何改變了.說起如何改變的重要性,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中國的近代史——那段五千年文明中不堪回首的歲月.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我們不是沒有改變,但卻是在一條不知如何改變的小路上跌跌撞撞.以史爲鏡,可知如何改變的重要性.在奶酪牆上,記載著關於改變的真諦「預見變化——追蹤變化——儘快適應變化——享受變化」 預見變化,才使得我們能走在變化的前面.或者是至少讓我們不會被變化遠遠地拋下.用書中唧唧的經驗來說,就是「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應會知道,它什麼時候開始變質」.傑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中描述管理GE的方法時,也有過類似的說法.他說隨著發展,各個企業部門銷售的變化也非常的大.如果想要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在這些部門虧損之前嗅出它的氣息,及時改革變化,將不利於企業的趨勢扼殺. 追蹤變化,才使得我們不會又在新的變化中翻船.想起一個新奇但是卻很貼切的比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變化就像HIV病毒一般.變化不是單一的,不是一次定性的,而是隨著最初的變化一次次永無止境地變化著的.如果不能緊隨變化的步伐,最初預見變化的功勞也會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 儘快適應變化,在應對變化的這幾個步驟中,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用「知」與「行」來劃分,前面兩步還可以劃分到「知」的部分,這一步驟則是「行」了.能否適應變化,是一個關係到真正成敗的大問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地球的生物史,從古到今有多少生物在地球上登場?最後一一走下舞台的真正原因,無不是八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了.而我們人類可以主宰地球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因爲我們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可以改造環境的能力使得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生態變化.由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發現「儘快適應變化」的重要性了. 享受變化,與其它幾點不同的是,它不是變化過程的必須,但是它的高度卻凌駕於其它三步.回到我們討論變化的?點,當我們把變化當作一種享受的時候,我們對變化又何談恐懼呢?而應對變化也從過去的被動變成了主動.享受變化,使得我們成爲了變化的主人,我們追求著變化,我們掌握著變化,我們控制著變化.現在,不是我們在緊追著變化的腳步,而是我們把變化遠遠地拋在了後面,讓它望塵莫及.這種狀態,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樣.無奈在努力著,但是我們卻不會感覺到累,我們奮鬥著並快樂著.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於現在來說也已經算是一本「老書」了.經典的往往長盛不衰,書中的經典哲理也值得人一一回味.而且我覺得這本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閱歷之時會有著不同的感想,以上的就是我這第二次讀完此書的感想了. 最後,留下書中「奶酪牆」上的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奶酪牆上的話 變化總是在發生 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地奶酪. 預見變化 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 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們呢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儘快適應變化 越早放棄舊的奶酪, 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改變 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享受變化! 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記住:他們仍會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 結局…… 或者是新的開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