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恆公》中「疾」「病」的不同含義

題目:

《扁鵲見蔡恆公》中「疾」「病」的不同含義

解答:

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嚴重的病.「病」則是比較嚴重的病了.而現在常把「疾病」並做一個詞用!
在初中語文課本《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第一次見但蔡桓公是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即:「您有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即: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以後,桓侯說:「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爲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由此也可看出,蔡桓公開始是身有小「疾」,因爲諱疾忌醫耽誤看病時間小「疾」變成了小「病」.(原文還有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死掉的內容,這就不講了,原文即翻譯看http://www.fk8.cn/article/show.asp?id=4727)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