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誰有愛國科學家的故事和他的愛國事跡

題目:

請問誰有愛國科學家的故事和他的愛國事跡
5個就行了(3個是中國的,2個是外國的)
內容簡略...
但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

解答:

中國的: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還猶豫什麼?彷徨什麼?我們該馬上回去了.」
這段話,摘自著名科學家朱光亞55年前的一封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這封信,發表在紐約《留美學生通訊》第三卷第八期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讀著這樣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們似乎依然能聽到一個年輕科學家怦怦跳動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樣的愛國激情,感受到新中國的誕生當時在海外莘莘學子中間產生的巨大反響,感受到朱光亞及其他青年科學家們「漫捲詩書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悅.1950年的朱光亞,是個年僅26歲的青年科學家,共和國的召喚,讓他激情難抑,他拒絕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物質生活待遇,拒絕了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的救濟金,毅然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國.回國前夕,他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發出了這封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
張衡
(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少游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兩次爲太史令.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在天文學理論方面,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關於天地之起源,他認爲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後,輕者上升爲天,重者凝聚爲地,陰陽相盪,產生萬物.他還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認爲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他依據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和無限性.張衡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嚴可均所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李方訓,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長期從事電解質溶液性質及理論的研究,對格林亞試劑的反應機理,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離子熵、離子的
極化和半徑以及混合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活度係數等,做出了貢獻.他先後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任教30餘年,爲我國培育了大批人才
外國的:
第一台顯微鏡是由荷蘭密得爾堡一個眼鏡店的老闆詹森和他的父親罕斯發明的.細說起來,詹森父子發明顯微鏡,還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呢!事情的經過是這作的:1590年,一個晴朗無風的早晨,詹森在樓頂上閒玩.無意中,他把兩片凸玻璃片裝到一個金屬管子裡,並用這個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築物,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雞的雕塑比原來大了好幾倍,這個意外的發現,使詹森興奮起來,他高興地跑下樓去,把父親也拉上樓來觀看,一起和他分享這種新發現帶來的愉快.當然,偶然性的發現代替不了科學上的發明.值得強調的是,詹森父子倆的修養起了決定作用,他們抓住這個偶然的發現,認真思索,反覆實踐,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當然,這台顯微鏡只能稱爲顯微鏡家族中的「始祖」,無論是放大倍數,還是分辨能力都是相當低的.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他的貢獻是改進和促進顯微鏡技術的發展,並利用顯微鏡在微生物學領域裡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法拉第
麥可·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是19世紀電磁學領域中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他於1791年9月22日生於倫敦附近的紐因格頓,父親是鐵匠.由於家境貧苦,他只在7歲到9歲讀過兩年小學.12歲當報童,13歲在一家書店當了裝訂書的學徒.他喜歡讀書,利用在書店的條件,讀了許多科學書籍,並動手做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