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目標閱讀題答案:9段結合內容,說說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題目:
紫藤蘿瀑布目標閱讀題答案:9段結合內容,說說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解答:
表達了作者的焦慮的心情
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而結尾的最後一句話和開頭照應,」加快腳步」是因爲」我」被紫藤花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1.朗讀全文,試用你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
2.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2)紫色的大跳釜山,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得.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1、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當時作者的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爲喜,感悟到生命中雖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生命是美好和永恆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積極進取,努力向上,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2、(1).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2).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緻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喜悅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時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羣,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 .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就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放似的.那裡裝的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時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裡再也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種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前紫色的光輝和前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賞析
[編輯本段]
1.詩意雋永的《紫藤蘿瀑布》
散文《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充滿詩意美的好文章.這主要體現在意象的美好和意象的雋永這兩個要素上.
《紫藤蘿瀑布》的意象,新穎獨特,美麗動人.你看,那開花的紫藤蘿,"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它泛著銀光,響著歡笑,吐著芬芳,濺著水花,不停地生長著,流動著……這是開花紫藤蘿在整體上給作者的美感——壯美.如果在局部,從一朵朵小花去看,就有所不同.你看,那"張滿了帆"的紫藤蘿花帆是小小的,"艙"是尖尖的."帆"色上淺下深,過渡柔和;"船艙"貯滿瓊漿,聞之醉人.這是紫藤蘿局部給人的美感——優美.作者訴諸視覺,聽覺和嗅覺的成功描寫,爲讀者展示了一個壯美和優美相結合的,有豐厚意蘊的紫藤蘿之"象".
"取象以傳情".紫藤蘿之"象"顯然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情志和審美感情.從眼前實景到"忽然憶起"的表象,作者進行了"取象傳情,即物明理"的思維過程.如果說,紫藤蘿整體上的"瀑布"狀,形象地傳達了作者激烈流動的思緒的話,那麼,局部小花的"張帆"狀,則暗示了作者拼搏進取,有所作爲的願望.
意象之"意"和整個作品的思想內容密不可分.所以散文的詩意美自然要求其思想內容的含蓄雋永.
《紫藤蘿瀑布》思想內容的含蓄雋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作者把開花的紫藤蘿描寫得那麼輝煌燦爛,並以"瀑布"喻之,這強烈的情感顯然已超越了對其自然屬性的喜愛. 紫藤蘿已成爲壯麗人生或壯麗事業的象徵.歌頌紫藤蘿,不僅意味著對既往的,可能因時代原因而"失去自我"的灰色慘澹人生的遺憾,而且意味著對現在的或未來的壯美人生的追求.第二,在那"文化大革命"中,豈止花兒伶仃,好人也要"掛在樹梢,察言觀色",那可是個"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時代啊!今日可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鄧小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治國方略,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你看,那紫藤蘿的"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這是作者的心在歡笑,這是全國人民的心在歡笑啊!第三,作品起筆於"我不由得停止了腳步",駐筆於"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這一"停"一"快"的呼應蘊含著耐人尋味的內容.是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們要汲取歷史的經驗,鼓起生命的風帆,並將這種個人的努力,融入千萬人的羣體奮鬥中,才能組成"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紫藤蘿瀑布》可謂含蓄雋永.當然它的詩意美還表現在作者充沛細緻的情感,精練流暢的語言等要素上,這裡就不再談論了.意象的美麗豐富,思想的含蓄雋永是《紫藤蘿瀑布》詩意雋永的個性所在.
《紫藤蘿瀑布》的詩意美,一如清風拂面,既明朗新鮮又耐人尋味.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11原作者:吳天柱,有刪節)
2.談《紫藤蘿瀑布》的藝術魅力
這篇散文的藝術魅力首先在於立意的深刻.
作爲狀物散文,自然景觀與主觀情緒的和諧統一至關重要.文章寫景不僅豐富多彩,氤氳生輝,而且精妙傳神.作品中對紫藤蘿的摹寫既具體又抽象,既寫實又空靈, 它呈現給我們的與其說是一幅關於紫藤蘿色彩的寫生畫,不如說是一幅關於生命勃發的寫意圖.作者藉助於輝煌的色彩所形成的氣勢與活力,極狀了紫藤蘿新生後的生命繁茂與蓬勃,至於對每穗花的形態描寫,簡直就是一首生命力的讚美詩了.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這鮮活的生命帶走了她心上關於生與死,手足情的焦慮與悲痛,帶走了一切,使她獲得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然而花的生命途徑也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遭遇著種種無可奈何的和人爲歪曲的不幸. 於是當作者從視覺描寫轉入到味覺感應時,就自然地從空間描畫轉入到時間的回顧,讓人在紫藤蘿命運的回溯中能感到歷史的滄桑.花開花謝連繫著人生命運的浮沉,花榮花枯交結著時代社會的興衰.至此,紫藤蘿已不再是純自然生物,而是一個象徵,它象徵生命再生,象徵時代更替,象徵精神涅盤,象徵美的不滅,象徵心靈之花的重放.作者對紫藤蘿瀑布的禮讚,是抒情主體的心靈之光對自然之象的燭照與感應,是她對生命活力的呼喚,是身心遭劫後尋求感奮勃興的精神寄託,是人生在歷史滄桑中解脫重負的心靈搏動.
其次,描寫的細膩多姿和結構的玲瓏精美也是本文美的特質所在.
文章的寫景細膩而又有層次感,有色彩的摹畫,有形態的繪製,有芳香的捕捉,從外象寫到內質,從視覺形象寫到味覺感應,用墨豐腴,筆致多變.
文章篇幅短小,玲瓏剔透.結構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起筆到"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前後呼應,首尾銜接,意脈流貫,結構嚴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以上便是《紫藤蘿瀑布》藝術魅力之所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宗璞散文創作的非凡筆力.
(《名作欣賞》1992.5,有刪節原作者:徐家昌)
3.淺淡《紫藤蘿瀑布》的語言美
宗璞認爲"美言"是好散文的必備條件.她闡述說:"其實美言不在詞藻,如美人不在衣飾,粗服亂頭,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顏的姣好,而要有氣質,修養各方面的因素."(《真情·洞見·美言》)可見作者的追求.
宗璞文章的典雅,壑練素來爲人稱道.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便是各種形式的比喻的廣泛運用,最常見的明喻,暗喻,借喻不用說,這裡僅就其特殊形式予以說明:
(1)凝縮的比喻
"紫藤蘿瀑布""蜂圍蝶陣""生命的長河"等,以最簡潔的文字傳達出最豐富的信息.
(2)擴展的比喻
"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 那裡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由帆而艙而引出花的河流,各比喻句之間不再是孤單獨立的,喻體間的某種聯繫構成一種意境,擴展了想像的範圍,增加了語言的內涵.
(3)通感
紫藤蘿"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調動溝通各種感覺,更真切,更完整,更具體地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傳達給了讀者.
所有這些五彩繽紛的比喻構成一個絢爛多彩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這些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不僅是爲了追求語言的華美,也不僅是爲了窮形盡相, 更主要的是這些精美的語言表現出了作者的一種情感態度.我們揣摩文章,欣賞其語言藝術,尤其是比喻修辭時,應注意:其情感價值總是大於觀感價值的.
4.《紫藤蘿瀑布》美點尋蹤
《紫藤蘿瀑布》的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美在對盛開的藤蘿花的渲染.作者對藤蘿花的渲染,動人心魄.我們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樹花!它們流光溢彩,鋪天蓋地,生機勃勃;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呈現出明淨的色調,像瀑布從空中垂下,顯示出磅礴的氣勢,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顯露出生命的歡樂.在描寫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寫出了曲線,寫出了動感,還寫出了光彩,歡快,生動與熱烈.這表明,美麗的藤蘿花是全文的主體,作者是在寫美,寫生命,寫活力,並在描寫中表達出深深的情感.
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瀰漫.柔美的淡紫色瀰漫全文,富有詩意和深意.那亮麗而柔和的色彩,不僅僅只用於表現藤蘿花.當"我"在"輝煌的淡紫色"前"停住了腳步",當"我"在紫藤蘿瀑布前" 佇立凝望",當"我"撫摸"裝滿生命的酒釀"的"小小的紫色的花艙",當"我""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加快了腳步","我"所感受到的, 所體味到的,所領悟到的一定不只是花色的艷美,是那花中閃現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歡樂,生命的燦爛,生命的輝煌震撼著"我"的心,讓"我"感到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美在那充滿生命力的"流動"."流"字貫串全文,虛實相隨.它有時候寫花的美感與動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有時候寫花的美好給"我"心靈的撫慰,"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有時候寫盛開的藤蘿花給人們帶來新,美,力,樂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們的心底";有時候則表現著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美在那曾有過的一大株紫藤蘿.那曾有過的一大株紫藤蘿,既給文章敷上了時代的色彩,又爲作者的抒情議論預設了基礎."10多年前"是讓人憂慮的年代,家門外那株紫藤蘿的生命是遭到扼殺了的.作爲"花",它遭遇的是消失生命的不幸.而現在的紫藤蘿則擁有燦爛與輝煌.從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時代的進步給人們帶來的盎然生機,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實實的感受啊.
美在卒章寫志.文中深深打動我們的,就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那個抒情段,它點題精妙.寫花就是寫人,寫花就是寫時代.如果說用花的不幸寫出時代的不幸,那麼寫花的"輝煌"就是寫時代的進步,表現人們在時代進步中的意氣風發,表現新時代里社會的繁榮昌盛.
美文需要美讀."美點尋蹤",會讓我們獲得更加深刻,美好的感悟.
(《語數外學習》2001.3,有刪節作者:餘映潮)
5.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園情結
宗璞走過的是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呢?翻開作家的履歷,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與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韻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香之氣.宗璞的經歷,與大多數作家不同.她不像師陀、田濤等老一輩作家,是從中國的底層社會一步步艱難地爬到了知識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謝冰瑩,從舊的地主家庭中游離出來,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說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時期湧現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時代就離開書本,離開家人,在貧窮、愚昧與困惑中探索人生的價值.甚至生長於「文革」之後的一代年輕人,也很少有像她這樣得天獨厚的學養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潔的蘭花,有幸在遠離貧困與骯髒的淨土中發芽,成長,就象夏洛蒂所言,擁有一個「沒有汙點的,飲之不盡,令人神清氣爽的清泉」般的純淨記憶.她的生活環境,基本上限於高等學府和高等學術研究機構,由於自小在和諧淳厚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得到薰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與做文準則.她確實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童年時代.這大概就是爲什麼宗璞的作品中總有一種別人學不來的大家之氣,沖和之態,甚至一種率真潔白的「學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學校園中,教授的生活條件是極其優越的,絕無今日「腦體倒掛」之虞.生活的舒裕與地位的高貴,使得鑽研學業的教授們能比較專心於書本的研究(當然抗戰開始後又有了不同),他們的子弟也能在一個相對單純、明淨的天地中獲得比同齡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養.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使得他們過分地單純,書卷氣過於濃厚,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則免不了要經受更多的磨難與挫折.我手頭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不妨拿來,隨便擷取幾段,爲宗璞筆下的清遠世界作一個更詳盡的註腳.宗璞的同輩人,著名文史專家虞振鏞的女兒,西南聯大1943年學生虞佩曹在《水木清華——童年的回憶》中曾飽含深情地描寫了清華校園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靜與清雅,以及清華人文景觀的優越與獨特.她說「那時清華只有附小(即馮友蘭提到的宗璞就讀的成志小學)及附設的幼稚園.馬約翰是我們的校長.……後來由蔡順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學生.」在這樣條件下成長的孩子,的確有常人不及之處.而當時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水木清華的工字廳……裡面典雅、陰涼,有一股楠木香味,單身教授吳宓、葉企孫先生曾在裡面有過住所.」「我們住的南院是一個四周由房屋圍繞著的大院……西式住宅一號是趙元任先生家……」.這種耳濡目染的文化氣韻,在一點一滴中已深深地滲入了孩子們的靈魂之中.宗璞《南渡記》中所寫的方壺小院,不就是這種充滿清遠文化氣息的精英薈萃之地嗎?法國現代派女作家納塔麗·薩馬特說:「文學所描寫的,永遠只能是某種看不見的,每個作家所嚮往的——他獨自一人感覺的現實.」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虛構,然而意境卻總是忠誠地反映出一個具有敏感稟賦的作者童年時對周圍景物的特殊感覺以及這種感受對其終生造成的影響.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縷輕煙,又好似一絲馨香,著意體會時捉摸不出,只有親身體會過這種生活的人,才能從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寫中領略到作家實際極其濃厚的感情,那種對童年精神生活的無限追憶與留戀.這種非過來人不能寫出亦不能讀出的愛,正是宗璞「校園情結」的真諦所在.
(選自《這方園地中的馮家山水》,《文學評論》1997年第2期,作者:侯宇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