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介紹幾個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和他們的科學精神以及獻身精神

題目:

給我介紹幾個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和他們的科學精神以及獻身精神

解答: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德國烏爾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
美國普林斯頓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
愛因斯坦生平事跡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人們稱他爲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爲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爲,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補充和發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爲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闢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他發表了題爲《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把牛頓力學作爲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爲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的統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一性,而且還進一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並且爲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一關係,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布,它並不是平坦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預見,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爲之轟動.193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一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0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爲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
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爲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就是1914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一次發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20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
本書不僅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著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在書中,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在讀者理喻20世紀歷史文化進程的視野中,或許會形成一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體畫面.同時,我們將在歷史氛圍中去理解愛因斯坦,也將在現實情境中去悄然接受愛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爲當代物理學辟出一條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劍揮斬人間的妖魔鬼怪,而今天,這把理性之劍在哪裡?我們是否該去尋找這把理性之劍?這是愛因斯坦留下的一個碩大問號.每一個走向21世紀的人都該在這個問號面前沉思默想,都應該接過愛因斯坦的理性之劍,爲和諧、公正的21世紀而努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