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題,希望大家幫忙解答,謝謝.
題目:
閱讀題,希望大家幫忙解答,謝謝.
地殼變遷的「證人」
煤精和琥珀的形成,要追溯到四五千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時期.那時,撫順地區是一片巨大的沼澤地,周圍生長著茂盛的森林.那高大的紅杉、水杉,蒼勁挺拔的松樹,在炎熱的氣候下,一些樹膠從斷枝和破皮處分泌出來,一些昆蟲不慎被粘住,並被不斷溢出的樹膠包裹起來,與大氣隔絕.後來,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我國的地貌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撫順一帶也受到影響,氣候驟變,茂盛的樹木被洪水衝到地勢低洼的沼澤地帶.隨後,洪水衝來了泥沙等大量的沉積物,這些植物遺體和樹膠塊被埋藏,經過漫長歲月和地殼變遷等複雜變化,大部分樹木變成了煤.而一些柞樹、樺樹、松柏等硬木,經過完全分解,成了沒有結構的膠體的物質,在高溫高壓下,質地越來越細密結實,成了可雕琢的煤精.樹脂膠塊則變成了琥珀化石.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詩中曾寫過:「曾爲老茯芩,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說明了在古代,人們對琥珀的形成已經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
1. 本文段是以______順序進行說明的, 其鮮明的語言標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不是煤精形成條件的一項是 ( )
A. 高大的柞樹、樺樹, 蒼勁挺拔的松柏
B. 氣候炎熱, 樹膠從斷枝和破皮處分泌出來
C. 地殼中的高溫高壓
D. 硬木經完全分解, 成了膠體物質
3. 文中引用唐詩, 這是________的說明方法.
4. 文中加點的詞語分別從_______和______方面, 對煤和煤精的形成條件進行了必要的修飾和限制, 體現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解答:
1. 本文段是以(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 其鮮明的語言標誌有(那時)、(後來)、(隨後)、(經過).
2. 下列不是煤精形成條件的一項是 ( A )
A. 高大的柞樹、樺樹, 蒼勁挺拔的松柏
B. 氣候炎熱, 樹膠從斷枝和破皮處分泌出來
C. 地殼中的高溫高壓
D. 硬木經完全分解, 成了膠體物質
3. 文中引用唐詩, 這是(引資料)的說明方法.
4. 文中加點的詞語分別從_______和______方面, 對煤和煤精的形成條件進行了必要的修飾和限制, 體現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不知道哪個是加點詞= =)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