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

題目:

怎樣理解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

解答:

  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白皮書說,符合國情的正確的民族政策,促進了中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開創了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大變化.
  白皮書說,新中國6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的民族政策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是正確和行之有效的.在這一政策指引下,中國各族人民維護了國家統一,維護了社會穩定,維護了民族團結,開闢了一條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光明大道.
  這是繼1999年《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實踐》、2005年《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2個白皮書之後,中國政府發布的第3個關於中國民族政策的白皮書.
  白皮書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總結歷史經驗,借鑑世界其他國家的有益做法,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並實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爲基本內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族政策體系.
  白皮書說,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的偉大鬥爭中,各民族在歷史上形成的不可分離的關係變得更加牢固,各民族福禍與共、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的特徵更加凸顯,各族人民作爲中國歷史主人的責任感得到了進一步激發和增強,中國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徵更趨成熟.今天,中華民族已經成爲各民族普遍認同的統稱和歸屬.
  白皮書表示,民族平等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石.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規範體系,各民族平等權利依法得到保障.
  白皮書說,國家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壓迫.在中國,任何煽動民族仇視和歧視、破壞民族平等團結的言行都是違法的.
  白皮書說,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和抵制一切外部勢力打著「民族」「宗教」「人權」的旗號插手、干預中國的民族問題,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境內外各種恐怖主義勢力、分裂主義勢力、極端主義勢力對中國的滲透、破壞、顛覆活動.
  白皮書指出,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尊重歷史、合乎國情、順應民心的必然選擇.
  白皮書說,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場.
  白皮書分爲前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結束語等9個部分,全文約25000字.
  連結·答記者問
  中國政府強調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民族政策
  國家民委負責人就白皮書有哪些主要特點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了《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這是繼1999年《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實踐》、2005年《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兩個白皮書之後,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三個關於中國民族政策的白皮書.國家民委負責人就白皮書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中國的民族政策有哪些主要特點?
  答:中國的民族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高度重視.中國政府始終站在關係國家前途命運、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人民幸福安康的全局和高度,著眼於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研究民族問題,制定民族政策,部署民族工作,並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銜接民族政策,使之相輔相成.
  第二,實事求是.中國政府堅持從實際出發制定民族政策,使之適合國情,符合歷史文化傳統,尊重民族發展規律,體現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反映各族人民共同意願,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力量.
  第三,與時俱進.中國政府根據各個時期的形勢和任務,注重在實踐中完善、發展和創新民族政策,使之既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不斷地適應時代的新變化、滿足人民的新期待,永葆生機活力.
  第四,認真執行.中國政府強調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民族政策.加強宣傳教育,促進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及時總結經驗,推動民族政策有效執行.
  第五,體系完備.中國的民族政策,從內容上講,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第六,獨具特色.中國政府一貫注重吸收借鑑人類社會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精神財富,使中國的民族政策更好地體現國際社會的共識,順應人類發展進步的要求.
  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