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句著名的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讓同學們把它譯成英文。一名同學將其譯成「If yo

題目:

英語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句著名的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讓同學們把它譯成英文。一名同學將其譯成「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please go upstairs,」老師笑著說:「把你的句子再譯成中文,就是『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請上樓』。」名詩變成這種味道,教室里笑聲一片。同學們試著用各種方法翻譯,總感到有什麼不到位。老師說:「漢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積澱,漢字、古詩等是無法用其他語言替代的。無論我們走到哪裡,一定要記得,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根。」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古詩翻譯上的困難說明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找出漢語中吸收外來的詞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講一個反映東西文化差異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1)漢語和英語作爲兩種語言,不能互相替代,都有其自由生存發展的權利;語言的差異,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同民族的文化雖有差異,但都蘊涵著人類文明的成果,如果這些文化的差異不復存在,世界將變得單調而毫無生氣;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能奏出和諧的樂章。
(2)如摩托、吉普、沙發、模特、巧克力、酷、吉他、坦克、拜拜等。
(3)示例:故事「不是東西」:一位自認爲是「中國通」的外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爲『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但是有生命的東西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魚、鳥、獸、人,所以,你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