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識點
題目: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識點
解答: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1、文化是什麼
(1)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爲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爲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社會實踐是文化的源泉)
(3)一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
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 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4)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爲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爲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注意:影響有好有壞),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3、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係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4、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爲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5、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爲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爲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爲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6、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爲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7、中國如何應對文化發展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文化角度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爲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
(1) 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 深遠持久的影響:
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
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5、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爲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爲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 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什麼是文化的多樣性?
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1) 民族節日:
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民族文化起著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也屬於整個世界.總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6、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7、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4、5、6組合)
8、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爲文化傳播.
9、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2)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3)教育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衆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爲大衆傳媒.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衆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爲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1、文化的繼承性
(1) 傳統習俗的繼承:
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傳統建築的繼承:
建築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一個民族的建築無不體現其民族文化的特徵和色彩.
(3)傳統文藝的繼承:
文學藝術,被稱爲民族精神的火炬.
(4)傳統思想的繼承
中國傳統思想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的特點:
(1)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容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徵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維繫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應與時俱進.
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1)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
6、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1)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7、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當代信息技術)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思想運動往往成爲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不但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五課 文化創新
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2、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3、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
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4、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古今):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爲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中外):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衆長.學習、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爲主、爲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今)與傳統文化(古)、民族文化(中)與外來文化(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爲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爲中 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
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爲世界所罕有.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6、7、8組合)
6、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8、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爲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例如:我國的雕刻建築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學.
(3)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略).
9、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 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1、什麼的中華民族精神?
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1).團結統一
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精神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進發出強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
(2).愛好和平
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勤勞勇敢
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長期的奮鬥歷程中,將勤勞勇敢精神發揚光大,使艱苦奮鬥成爲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4).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澱爲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爲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恆的精神力量.
3、愛國主義
(1)、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2).愛國主義是具體的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在當代中國,建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4、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繫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靈魂.
5、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弘揚民精神可以爲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並確保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爲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爲表明綜合國力強弱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加緊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面對這種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爲重要和迫切.
(4)、啓示與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人人都應該成爲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八課 走進文化生活
1、什麼是大衆文化?
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爲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倡導的大衆文化.
2.怎樣發展大衆文化?
發展爲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的大衆文化,必須做到:
(1)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2)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3)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4)大力倡導一切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減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禮會的進步.
- 上一篇 怎樣認識國際競爭中的中國
- 下一篇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2單元知識點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