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政治課本的哲學知識

題目:

關於高中政治課本的哲學知識
誰能給我一些高中政治課本的哲學知識點 包括世界觀 方法論

解答:

多看看書,該搞清楚的搞清楚,要背!
高考政治歸類
一、基礎
1、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2、商品交換要求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3、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4、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5、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用勞動爲基礎.
6、商業保險建立在商業原則基礎上,是參與保險者個人意志的體現.
7、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8、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
9、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10、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
11、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
12、商品服務市場是基礎市場.
13、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
1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15、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16、價值觀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17、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基礎和必經階段.
18、實踐不僅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認識的基礎.
19、作爲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活動,是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相統一的基礎.
20、生產實踐是人們從事政治、教育、科學、藝術等實踐活動的基礎.
21、實踐是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基礎.
22、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
23、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既是進行個人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又是進行個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24、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需要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爲基礎.
25、我們應該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現象進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6、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28、民主是專政的基礎.
29、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基礎.
3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建立其他有關的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
31、「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
32、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
33、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4、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35、國家力量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6、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二、前提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務市場是基礎市場,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的前提和基礎.
4、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效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
5、我國的體制改革是以維護社會主義根本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爲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
7、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8、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9、 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10、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11、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前提.
12、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爲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屬性是人類得以生存和延續的前提條件.
15、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既是進行個人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又是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16、勞動羣衆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爲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前提.
17、民主與專政是相輔相成的,互爲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20、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以國家的統一爲前提的,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
22、和平是發展的前提.
2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
三、目標
1、世界貿易組織是目標是:各成員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他貿易障礙和歧視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4、奪取政權和維護政權,是政黨的政治目標.
5、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四、目的
1、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羣衆物質文化的需要.
2、企業是以盈利爲目的的經濟組織.
3、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4、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的目的是在於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協助解決其國內經濟困難,以平衡其國際收支的逆差,促進國際間的貨幣合作,維持國際經濟的穩定.
6、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爲指導,更好地認識、改造世界.
7、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羣衆,依靠羣衆,目的是要爲人民羣衆的利益而奮鬥.
9、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11、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12、國家對外活動的目的,是維護國家利益.
五、標準
1、評價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的優劣的標準,是看它是否適合現實的生產力狀況.
2、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3、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標準,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是否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
5、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衡量現階段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六、標誌
1、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2、第三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程度高低,已成爲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3、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誌.
4、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稅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的重要標誌.
5、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
6、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段手裡,實行爲哪個階段服務的政策.
7、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誌.
8、政黨和國家政權的緊密聯繫是政黨區別於一般政治組織、社會團體的根本標誌.
10、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1、1949年9月出1日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
七、主導
1、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3、國際商品貿易是一國對外貿易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形式.是一國對外貿易中的傳統形式.
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八、主體
1、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
2、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3、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4、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5、「一國兩制」下,兩種制度並存,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
6、我國民族分布以漢族爲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7、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九、性質
1、我國稅收的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2、質變是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
3、我國的國家性質是社會主義國家.
4、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
5、人民政協的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十、屬性
1、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其中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2、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
3、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4、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
5、階級性是政治、國家的根本屬性.
6、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
7、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
十一、核心
1、企業兼併的核心是競爭.
2、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處於政治核心地位.
3、訂立勞動合同的核心原則是平等自願原則.
4、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係,堅持爲人民服務,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核心.
5、爲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6、要改造主觀世界中,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處於核心的地位.
7、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的政權問題.
8、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9、黨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
10、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強權就是真理」.
1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
12、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根本準則是我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十二、關鍵
1、經濟的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2、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誰手裡.
3、發展「二高一優」農業,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
4、充分發揮財政作用的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
5、在我國,銀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
6、人們能否正確地認識、改造世界,從主觀因素來講,關鍵是能否堅持從實際出發,能否使主觀符合客觀.
7、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性的作用.
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9、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
10、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而加快發展的關鍵又在於深化改革.
11、我國中央和地方的國家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原則.這一划分原則有利於發揮中央和地方的 兩個積極性,是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關係的關鍵.
12、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關鍵在于堅持和改善黨的領 導,加強黨的建設.
1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
13、實行總統制共和制的國家,資產階級各政黨能否上台執政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獲得議會中的多數席位,而在於在總統選舉中能否獲勝.
十三、本質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3、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4、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6、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歪曲的反映.
7、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在本質上一致的.
8、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9、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10、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11、宗教的本質是: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
1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議會制度有本質的區別.
十四、實質
1、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2、小團體主義實質上是極其狹隘的個人主義.
4、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爲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5、在階級社會中,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
6、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是代表工人階級掌握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成爲社會主義事的領導核心.
7、主張在我國實行西方多黨制,實質是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 位.
十五、支柱
1、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已成爲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2、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國民經濟的支柱.
3、工業中的支柱產業是機械工業、電子工業、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
4、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十六、宗旨
1、對人民負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
2、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3、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十七、方針
1、實現我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
2、改革開放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總方針.
3、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4、我國宗教實行三自方針,即:自傳、自治、自養.
十八、依據
1、從社會主義基本國情出發是黨的基本路線得以形成的前提條件和立論依 據.
2、當前,我國堅持國家專政職能的重要依據是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
3、國家職能是國家機構設置的主要依據.
4、識別民族的基本依據是民族的四個基本特徵.
5、國際商品價值是世界市場商品交換的唯一依據.
十九、首先、首要、首位
1、發展「兩高一優」農業,首先要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
2、人類積極的能動的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首先表現在,人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通過抽象思維活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人類有意識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們承認自然 的客觀存在和服從自然的結果.
4、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5、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首要條件.
6、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7、正確認識和把握基本國情,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8、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9、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10、集體主義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11、在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應該是居於首位的.
12、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