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進行創新改革,試闡述如何進行?
題目:
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進行創新改革,試闡述如何進行?
解答: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強調必須「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爲動力」推進文化改革發展.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爲主題.科學發展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鮮明主題,也是文化改革發展的鮮明主題.要始終把發展作爲文化建設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既積極爲經濟建設中心服務,又努力實現文化自身的繁榮發展,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要把著力點放到轉變文化發展方式上來,堅持以人爲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提高文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保障人民的各項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力解決影響文化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協調好文化改革發展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促進文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文化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係,統籌文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完善文化布局、文化結構、文化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區域文化一體化發展,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基層傾斜,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不斷增強文化發展後勁,實現文化又好又快發展.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引導幹部羣衆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堅持不懈地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勵人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爲民族振興、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堅持不懈地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在社會思想意識日趨多樣多元多變的情況下,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導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擴大社會思想認同.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衆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人民羣衆共建共享的道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定地維護廣大人民的文化權益,秉持我國文化建設永恆不變的價值追求,堅持以人爲本、人民至上.自覺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牢記文化建設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堅持文化發展爲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首創精神,充分挖掘蘊藏於人民之中的文化創造潛能,使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湧流.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引導文化工作者向人民學習、拜人民爲師,從人民羣衆的火熱實踐中汲取營養、挖掘素材,努力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面向基層、服務羣衆,完善城鄉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多生產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多爲低收入羣衆和生活困難羣衆提供文化服務,努力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大力開展羣衆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積極搭建各種形式的羣衆文化活動平台,支持羣衆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總結推廣源於羣衆、生動鮮活的文化創新經驗,更好地激發羣衆投身文化建設的熱情.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只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內容和形式,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大動力.要圍繞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進展,破除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和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不斷提高公益性文化單位服務羣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圍繞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