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康德的,審美判斷的量是什麼?

題目:

用康德的,審美判斷的量是什麼?

解答:

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爲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對於康德來說,要想回答我們能知道什麼這個問題,就要首先看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古典哲學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相應,康德問道:這種一致如何才成爲可能?事物是具體的和物化的,而語言是抽象的,這兩種東西怎麼會一致?實際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體的某些特性,如質量、體積、形狀、數量、重量、運動速度等,沒有這些特性,我們就無法對物體展開想像.這是物體的主要特性.物體還有其它從屬特性,如顏色、聲音、味道和溫度感覺等,這些從屬特性雖然是物體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可以進行不同的想像.例如我們可以把一輛藍色的桌子想像成綠色的桌子.這種主要特性和從屬特性的區別讓人進一步問:外部世界真實狀況究竟是什麼?因爲如果我對物體的某些特性可以進行不同的想像,也就是說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樣才能肯定世界只不過是存在於我的頭腦當中?因此,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頭腦中才成爲可能.
這當然是令人絕望的極端懷疑主義.如果人們不甘於接受這一觀點該怎麼辦?也許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外部世界確實存在,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康德以前,哲學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是把這一問題推給上帝:我們的思想與外部世界一致,因爲這是上帝願意這樣安排的.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康德把這一思維方法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哥白尼以前,人們認爲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認爲,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知性爲自然立法.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於時間和空間裡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爲經驗,而康德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爲「(絕對)範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把它們理解爲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原則得以構造.
「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1788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簡單化地說,康德告訴我們說: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但什麼叫「盡義務」?爲了回答這一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範疇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這樣做,永遠使得你的意志的準則能夠同時成爲普遍制訂法律的原則.」康德認爲,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爲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爲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1795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爲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始人.
1754年,康德發表了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這團星雲由大小不等的固體微粒組成,「天體在吸引力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較大的團塊,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陽.外面微粒的運動在太陽吸引下向中心體下落是於其他微粒碰撞而改變方向,成爲繞太陽的圓周運動,這些繞太陽運轉的微粒逐漸形成幾個引力中心,最後凝聚成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衛星的形成過程與行星相似.
但是,但是由於當時形上學自然觀的排斥,此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長期被埋沒.直到1796年,法國著名數學和天文學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體系論》一書中,獨立地提出了另一種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人們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論,因而後人把此學說稱爲康德一拉普拉斯學說.整個十九世紀,這種學說在天文學中一直占有統治的地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