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的布局結構是什麼樣的?

題目:

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的布局結構是什麼樣的?
我想知道一進到一個帝王陵墓園中,地上和地下的建築到底有哪些、各有什麼含義?

解答:

1、明朝以前
地上基本是:陵區大門—石象生(有人、獸,象徵墓主人生前的儀仗隊)—墓門—獻殿(特殊日子如清明等,來祭祀所用)—享殿(放置墓主人的一切生前的生活用具,每天守陵人像生前那樣伺候,如整理牀鋪、打掃屋子、盛好清潔用水、按時進奉飲食)—封土(就是平時所說的墳頭),還有守陵人住處、製作祭品的廚房、墓牆等.
地下:保護層(防水的青膏泥、乾燥的木炭等)—提湊(即木頭形成的墓室的牆)—墓室(分主室、耳室)—棺槨—陪葬品
2、明代
地上:石牌樓—大紅門(陵區大門)—神功聖德碑亭及4根華表(俗稱大碑樓,裡面是神功聖德碑,篆刻墓主人的「豐功偉績」.僅朱元璋、朱棣有)—石象生(有墓表、獸
百官、勛臣、站殿將軍,象徵墓主人生前的儀仗隊)—龍鳳門—陵門—神廚(製作祭品)、神庫(儲藏祭器)、神功聖德碑亭(自朱棣之後,碑亭都在此處)—祾恩門—祾恩殿(放置帝後生前冠服、靈位,在特殊日子如清明等,來祭祀所用)、配殿—琉璃花門—二柱門(一座一間二柱牌樓)—石五供—明樓(內供硃砂碑,刻墓主人廟號)—寶城(就是平時所說的墳頭,但很高大,外有城牆圍護),還有守陵人住處、陵園(種植糧食、蔬菜、水果、乾果,以備祭祀之用)、墓牆等.
地下:隧道—墓道—前殿—中殿(放置帝後的寶座、琉璃五供、長明燈)、左右配殿(停放陪葬的妃子的棺材,明英宗時開始廢除殉葬,不停放棺材,成爲空屋)—後殿(停放帝後棺材、金寶、金冊、陪葬品)
3、清朝
地上:石牌樓—大紅門(陵區大門)—神功聖德碑亭及4根華表(從順治到嘉慶都有)—石象生(有墓表、獸、文臣、武將,象徵墓主人生前的儀仗隊)—龍鳳門/火焰牌樓—神道碑亭(裡面是神道碑,刻有帝後廟號)—神廚和東西朝房(製作祭品)、神庫(儲藏祭器)、井亭(神廚用水)、東西班房(衛兵住)—隆恩門—隆恩殿(放置帝後靈位,在特殊日子如清明等,來祭祀所用)、配殿(喇嘛誦經、製作紙錢之處)—琉璃花門—二柱門—石五供—明樓—寶城,還有守陵人住處、墓牆等.
地下:隧道券—墓道券—穿堂券—明堂券(放置帝後的金寶、金冊)—金券(停放帝後棺材)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