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白話文,300字左右,急,最好每天
題目:
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白話文,300字左右,急,最好每天
解答:
關羽(?—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東臨猗西南)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爲「武聖」,與號爲「文聖」的孔子齊名.
關羽少年時勇武有力,嫉惡如仇.當地民間傳說,關羽爲打鐵的,也有說是賣豆腐的,反正是出身於下層社會.還有傳說關羽最早並不姓關,因他殺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關羽剛19歲,他從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想求見郡守,陳述自己的報國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無名之輩,拒不接見.當晚,他住在縣城旅館裡,聽到隔壁有人哭,一問才知這個哭的人叫韓守義,他的女兒被城裡惡霸呂熊強占蹂躪.呂熊是個員外,勾結官宦,欺男霸女.當時,解州城由於靠近鹽池,地下水是鹹的,不能食用,只有幾口甜水井散落在城裡各處.呂熊叫手下人將城裡的甜水井都填了,只剩下他家院裡的一口甜水井.還規定了一條,凡是來挑水的人,只准年輕貌美的女人來,否則不許進.進來的年輕女人,不是被他調戲,就是被他姦污.大家氣恨,但因呂熊財大氣粗,誰也奈何不得.韓守義的女兒讓呂熊霸占後,氣得老人叫天不應,呼地不靈,只好獨自悲泣.關羽聽罷,怒火中燒,提著寶劍闖進呂家,殺了呂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韓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婦女.之後,他連夜逃往他鄉.途中路過潼關時遭到守關軍官盤問,情急之中他手指關口說自己姓「關」,以後就再未改變.
關羽流落到涿郡(今河北涿縣)後,正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當地正在聚衆起兵的劉備(劉備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所以影響巨大.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的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羽、張飛擔當他的護衛,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4年),劉、關、張帶著剛剛組織起來的兵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鄒靖.黃巾軍打到涿郡,他們配合官兵出動抵抗,首戰告捷,立了大功.接著,他們離開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廣宗(在河北省威縣東)圍攻黃巾首領張角的中郎將盧植.到廣宗後,因盧植遭誣陷被押回京師,他們便決定返回涿郡.歸途中,遇到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正在追擊接替了盧植職務的董卓.關羽和張飛帶領一支人馬,突如其來地向黃巾軍橫殺過去,救了董卓.劉備後來投奔幽州軍閥公孫瓚,因屢立戰功長任平原相,關羽和張飛擔任了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他們三人照樣「寢則同牀,恩若兄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和張飛終日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爲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舉他爲左將軍,拜關羽爲中郎將(次於將軍的武官).時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曹操謀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認爲,不該放走心懷叵測的劉備,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以關羽代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與朝中反曹勢力遙相呼應.東海(今江蘇郯城)變民首領昌稀等,及周圍郡縣紛紛歸附劉備,劉備部隊很快發展至數萬人,又派使者與袁紹媾結聯盟,形成對曹操的嚴重威脅.並擊敗了前來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和中郎將王忠,暫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區,作爲休養和發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洩露,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倖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了關羽.劉備則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了袁紹.
曹操讚賞關羽爲人,拜其爲偏將軍,禮遇甚厚.不久卻覺察關羽心神不定,無久留之意,便對與關羽關係甚好的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張遼去問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張遼將關羽的這番話轉告曹操,曹操聞後,不但沒有怨恨關羽,反而認爲他有仁有義,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二月,冀州牧袁紹調動十多萬人馬進軍黎陽(今河南滑縣東北),征伐曹操並派大將顏良進圍白馬,攻東郡太守劉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進.劉延告急請援.四月,曹操爲解除側翼威脅,北救劉延.謀士荀攸建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三國志·魏書·武帝傳》),曹操依行其計.袁紹聞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進延津.曹操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及距白馬10餘里時,顏良大爲震驚,倉促迎戰.曹操派張遼、關羽爲先鋒,率部進擊.關羽躍馬陣前,遠遠望見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直衝過去,在萬衆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袁紹諸將「莫能當者」(《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曹操揮令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遂解白馬之圍.
曹操備贊關羽的勇武,對他重加賞賜,封他爲漢壽亭侯(漢壽,地名;亭侯,侯爵名).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屢次給他的賞賜都封存妥當,把漢壽亭侯的印綬掛在堂上,給曹操寫了封告辭信,保護著劉備的家小,離開曹營,到袁紹軍中尋找劉備.曹操將士聞後,要去追趕,曹操勸阻說:「彼各爲其主,勿追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從關羽被擒到他立功報曹、重新投奔劉備,這段經曆始終口耳相傳,流行播衍.到《三國演義》,則形成了一個花團錦簇、精采紛呈的故事單元,包括關公屯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禮待二嫂;一旦得知劉備下落,便當辭去);曹操厚待關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贈袍,關羽穿於衣底,上用劉備所賜舊袍罩之,不敢以新忘舊;曹操贈赤兔馬,關羽拜謝,以爲乘此馬,可一日而見劉備;關公斬顏良、誅文丑;關公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兄弟相會等.在中國,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段故事.
袁紹興師南進,派劉備南下汝、潁,攻掠曹操後方,被曹操部將曹仁擊潰.劉備逃回袁紹軍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脫離袁紹,於是建議袁紹跟荊州牧劉表結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敵.袁紹信以爲真,派劉備率領本部人馬,再度南下汝南與黃巾軍首領龔都等會合,兵力擴充到數千人,對曹操後方又構成威脅.是年七月,曹操爲穩定後方,派大將蔡陽率兵討伐劉備.劉備預作充分準備和部署,率部迎戰蔡陽.兩軍激戰,曹軍大敗,蔡陽被殺.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統軍進擊劉備於汝南.九月,關羽隨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龔都等部皆散.至此,劉備脫離袁紹,獲得發展自己勢力的機遇.劉表對劉備以禮相待,此後,劉備便在荊州屯兵.
從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劉備在這八年中致力於禮聘人才,擴大軍事力量.特別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看到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日益密切,心中不悅.劉備察覺以後,就嚴厲批評他和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關羽和張飛就再也不表示反對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劉表死,繼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爲避開曹軍鋒芒,便撤離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並派關羽率領一萬多水軍,從水路往江陵會合.劉備軍撤退到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時,被兼程追來的曹操騎兵打得大敗,去江陵的道路被曹軍截斷,劉備只好斜趨漢津.關羽率水軍前去接應,保護劉備退到了夏口.
據《蜀記》記載,當年劉備在許昌,與曹操一起打獵.關羽曾勸劉備乘人散混亂之際,殺掉曹操,以絕後患.可能由於形勢不允許,劉備沒有答應.這回在漢津會面,飄泊無依,關羽憤憤不平,說:「當年在獵場上,如果聽了我的話,就沒有今日的困厄之災了.」劉備解釋說:「當時,也是爲國家著想,愛惜曹操是難得的人才.再說,如果天意輔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飄泊不是咱們的福分呢?」
曹操占領江陵後,氣勢更盛,大有吞沒「無立錐之地」的劉備和消滅江東孫權之勢.這就發生了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戰.十一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今蒲圻縣西北)大破曹操.關羽所率的一萬精銳水軍是劉備的主力,在這場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後人爲突出關羽「全交重義」的特點,演義出了他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的細節,至今膾灸人口.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攻占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內),劉備得了四郡,加上孫權借給他的南郡,終於在荊州站住了腳.然後劉備封拜元勛.關羽被任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鎮守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劉備帶兵入巴蜀,取益州,關羽留守荊州.益州既平,關羽得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七個郡,是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必爭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曹操還占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權占據著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謂「借荊州」,就是孫權將自己占據的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孫權便派諸葛瑾爲使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東吳.劉備託辭拒絕,孫權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關羽堅決不讓,將孫權派來的官吏全部轟了回去.孫權一怒,馬上派呂蒙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接收這三個郡.呂蒙奪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孫權也親自到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扎在益陽,與關羽相拒.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魯肅不願意孫劉兩家失和,就邀請關羽相見,雙方各退兵馬幾百步,中間搭個供會談用的帳篷.赴會的將軍只准許帶防身的單刀,不准帶士兵.關羽接到邀請,帶著隨身的衛士周倉毅然赴會.這就是有名的「單刀赴會」.會談一開始,魯肅就責問關羽爲什麼不把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還給東吳.關羽說:「烏林之役(即赤壁之戰,烏林在赤壁對岸,故有此說),左將軍(指劉備)親自作戰,與東吳共同破敵,難道說他奪下來的土地連一塊也不應該得到嗎?您怎麼能說要把這些地方歸還給東吳?」魯肅說:「東吳國土很小,只是體念劉豫州(指劉備,當時爲豫州牧)兵馬很少,又被曹軍打敗,才讓給他一個安身之地.赤壁之戰以後,又把南郡借給他.現在劉豫州已經得到了益州,就該把荊州還給東吳.我們並不要求全部荊州,也不要求退不南郡,我們只要求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要是連這一點也不答應,那就太說不過去了.」這進,周倉在一旁瞪著眼睛大聲說:「天下的土地,有德的都可以住,怎麼能永遠歸一家呢?」關羽手按在刀把上,給周倉使了個眼色,故意責備他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懂得什麼!快給我出去!」周倉會意,立即出去準備兵馬接關羽.關羽也向魯肅告別說:「您的話,我一定轉告左將軍,再作商議.」魯肅也就很有禮貌地把關羽送了出去.
關羽回來後,派人向劉備匯報了這次單刀赴會的經過.劉備這時因爲得知曹操正率大軍進攻漢中,擔心前後受敵,丟失益州,就主動向孫權請和,雙方商定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
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爲「襄陽太守」,而荊州的襄陽、樊城等重鎮還控制在曹操手中.爲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劃的跨據荊、益二州,待時機成熟時荊州軍隊直下宛(今河南南陽)、洛,益州軍隊西出秦州(今陝西南部),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於是,在手下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劉備自立爲漢中王.任命關羽爲前將軍,並賜他節、鉞.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
襄陽、樊城隔漢水相對,互成犄角,是曹軍抗拒南軍北上的戰備要地.時魏鎮南將軍曹仁駐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將軍呂常駐襄陽.他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後,又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支援曹仁,屯於宛城(今河南南陽).樊城之戰開始後,曹操又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助守,屯駐於樊城以北.
于禁不熟悉南方的氣候地理.曹仁讓他和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應,他竟未考慮該處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領的七支人馬都帶到那裡駐紮.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數將士避到高阜之處.關羽乘戰船猛攻,于禁欲退無路,被迫投降.龐德率的一部繼續頑抗,誓死奮戰,從早晨一直戰到中午,箭盡矢竭,就短兵相接.將士有的戰死,有的投降.關羽加強了攻勢,同時,水勢上漲更猛,土堤淹沒,曹操部隊都投降了.龐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營,但水勢太大,船隻傾覆,被擒,不屈而死.
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爲:「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
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止.他們認爲:「禁等爲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晉書·宣帝傳》).
曹操採納了這一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後續援軍會齊後方可進擊.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漸向圍城蜀軍逼近.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衆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建立基業之後,一定要外結孫權,形成鞏固的聯盟,然後才能北定中原.可見,孫劉結盟是劉備北定中原的基礎.然而,這聯盟卻因爲幾個原因,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一是在荊州的所有權問題上.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孫、劉、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曹操曾想占據荊州,統一天下,但赤壁一戰使他美夢成空;孫氏集團一向認爲荊州是必爭之地.因爲荊州據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別人手裡,自己則處於被動地位.赤壁之戰結束,爲了繼續聯劉抗曹,不得已,只好暫借荊州給劉備.可劉備取得益州後,卻無歸還荊州之意.
二是關羽缺乏對孫劉聯盟的正確認識.他自恃勇武,對孫氏集團始終踞傲不敬.魯肅與他單刀相會,討要荊州,他儘管理虧,但仍然不肯從兩家聯合的角度著眼來妥善解決問題.孫權派使者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不應許親事,反而厚罵使者,雙方關係越來越僵.
三是東吳臣子中,從大局出發,認爲應與劉備集團修好、共拒曹操的魯肅已經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魯肅統兵的呂蒙,就認爲關羽平素驍勇善戰,且有兼併吳國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對付關羽.他說:「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所以 孫權得到曹操的信後,欣然允諾.他召呂蒙回建業,共商奪取南郡的計劃.關羽也知孫劉聯盟不鞏固,這時既要奪取樊城,又得防備孫權偷襲荊州.他看到東吳大將呂蒙屯兵陸口,就再三囑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鎮守荊州,並將大部分軍隊留在南郡,還沿江設防,二三十里設一個崗樓,建起烽火台.呂蒙探知關羽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就佯稱病重,上書給孫權,要求回去療養.孫權公開發布命令,調呂蒙回建業養病.呂蒙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當時,陸遜年少多才卻無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孫權便任命他爲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陸遜到任後,派使者給關羽送去了禮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維關羽水淹七軍,功過晉文公的城濮之戰和韓信的背水破趙,還勉勵關羽發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看到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馬還未趕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親自督戰,加緊攻城,而曹仁依舊堅守.陸遜把關羽人馬的調動情況詳細地報告給孫權,且說明了自己的看法,認爲關羽可一戰而擒.
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爲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占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爲大都督,發兵襲擊關羽的後方.
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僞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僞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時就因爲關羽對他們傲慢而心懷不滿,這次又聽說關羽回來要懲治他們,更是內心恐懼,於是在東吳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占據的荊州.呂蒙進占江陵後,盡得關羽及其將領的家屬.他對他們加以優待和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還對全城百姓表示關心,給有病的送醫藥,給饑寒者賜衣糧,使城內秩序迅速恢復.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曹操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操部屬多數認爲應代孫權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爲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洩漏.關羽知孫權來攻,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交戰,兩敵相鬥,正好坐收漁利.若爲其保密,使孫權得勢,對我並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生恐慌,一旦發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洩密爲好.曹操採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並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12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000出戰,被徐晃擊敗,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沖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爲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爲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爲,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消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消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並讓使者週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爲由,拒絕支援.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與其子關興一起被殺,死時年約五十八歲.劉備追諡關羽爲壯繆侯,其子關興嗣.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論及關羽與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爲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還說:「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確如此.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