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的舉措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題目: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的舉措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RT

解答: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爲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爲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爲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爲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衆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爲勝,迫使奧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4月,拿破崙與奧地利長公主瑪麗·路易絲結婚,拿破崙是第一個在任內有結婚事件的法國總統.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準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帝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帝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帝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病逝,終年52歲.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爲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倫那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倫那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裡,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總之,評價拿破崙應當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綜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拿破崙作爲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當然,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點,錯誤或罪行.作爲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拿破崙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過:「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爲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同時指出拿破崙的主要錯誤在於「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