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生活在周恩來的那個年代嗎,會提出什麼救國方案
題目:
假設生活在周恩來的那個年代嗎,會提出什麼救國方案
解答:
周恩來的父母周劭綱與萬冬兒
周恩來的生母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萬冬兒.
1877年,清河知縣萬青選的夫人張氏生了個女兒,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萬冬兒.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稱十二姑.萬冬兒聰明、美麗,性格開朗而又剛烈,深得萬老太爺喜愛.
當時,在清河縣,萬老太爺出去訪客會友、處理政務時,綠衣官轎後面有一小花轎尾隨著,花轎里坐著的就是他的愛女萬冬兒.這在當時清河縣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萬老太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把自己的愛女帶在身邊.官轎後跟著小花轎,這幾乎成了清河縣一景.
冬兒悟性很高,又善解人意.父親處理政務或會客交談時,她一般不鬧不玩,多是忽閃著一雙大眼睛靜靜地聽,一副成人的神態.耳濡目染,她從小學會了許多處理事務的本領,並日益練達.
冬兒自小就很有性格,既聰明又倔強.那時是以「三寸金蓮」爲美的年代,冬兒竟然不肯纏足,由於父親寵愛,別人也拿她沒辦法.小小年紀,她就吵著要讀書識字,那時候讀書是男人的事情,但在她的軟纏硬磨下,萬公館破例讓她念書,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知識.
萬冬兒漸漸長大了,慢慢顯示出她的才幹來.在萬老太爺的鼓勵下,冬兒從母親張氏手裡接過了萬公館的總管之職.因她幹練且不偏不倚、說一不二,在幾年時間裡,就把擁有老老少少幾十人的萬公館管理得井井有條.
1897年,剛剛20歲的萬冬兒由父親作主,嫁給了山陽縣周起魁先生的次子周劭綱爲妻.周劭綱性格隨和,忠厚篤誠,而萬冬兒的精明幹練及管理萬府的能力卻名聲在外,盡人皆知,所以萬冬兒自從嫁到山陽附馬巷周家大院後,婆婆年邁體弱,漸漸就由她主持家務.萬冬兒果然不負婆婆的信任,周府中姑嫂間有了矛盾,處理家務時遇到困難,「請十二姑來說說清楚」便成了大家的口頭禪.而冬兒每請必到,到了就三下五除二將這些連「清官也難斷」的家務事乾脆利落地處理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冬兒嫁到周家第二年就生了個兒子,他就是周恩來.那個年代生兒子富貴,冬兒又是頭胎生兒子,她在周府的身價地位就更高了.只可惜,不多久公公周起魁去世,萬家也已經漸漸衰落,冬兒再有本事,也無回天之力.生性倔強的冬兒硬撐著整個周府,終於在1907年病倒.她抱病操勞,對外隱瞞病情,以致延誤醫治,於夏天不治而亡.冬兒這一年只有31歲(虛歲),死得非常可惜.萬家得知愛女去世後,萬分悲傷,冬兒的母親張氏強令周劭綱置辦楠木棺材,要披五層麻、漆七層漆、做像模像樣的道場.當時周家連吃飯都成問題,哪來錢如此操辦?雖然周劭綱唯唯諾諾,但無能爲力.萬老太太毫不退讓,不達目的不許安葬.
最後,只好把靈柩厝於庵中.直到28年後,萬老太太亦已作古,周劭綱用多年來攢下的一筆錢,把妻子的靈柩領回淮安,歸葬於淮安東門外周家祖塋地.
家道不興無錢續弦,再加上懷念美麗能幹卻不幸早亡的愛妻,從此周劭綱孑然一身,孤獨度日.他在此後很長時間裡一直隨身攜帶著愛妻萬冬兒的畫像,直至後來遇到意外情況不慎丟失.
周恩來對母親懷有深深的感情.1945年抗戰勝利後,周恩來在重慶對衆多記者說:「35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親恩未報!」此後周恩來多次表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1965年春節前夕,周恩來交給侄兒周爾萃一項特殊任務:帶頭移風易俗,代表他回一趟老家,平掉淮安的周家祖墳,棺木就地下沉,退耕還田.據說萬冬兒的墳也被平掉了.據說,當地的農民不忍心將周總理生母萬冬兒的墳平掉,就悄悄的把她的棺柩擡到距周家祖墳地東南方向約300米的知青小農場重新安葬,但因無墓碑,無人圓墳,三四年後,墳墓也就成了平地,再也找不見了.
周恩來的生父周劭綱原名貽能,字懋臣,後更名劭綱,1874年生於紹興,是「國學生」、「主事銜」.這個「國學生」是花錢捐的身份.在那個時候,「國學生」就算很有文化了.主事則是官階,正六品,也是捐來的,而且是「有官銜無職務」.父親去世後,爲了,生計,周劭綱遠走他鄉,先後在江蘇、湖北、東北和河北等地謀事,給人當幕僚、家庭教師或文書、收發之類.周劭綱最難過的事情,是愛妻萬冬兒死的時候他竟不在家,那時他正在武漢謀生.
1922年,在胞兄周貽賡的幫助下,他去齊齊哈爾當了菸酒事務局的辦事員,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後和1931年周恩來在上海領導地下鬥爭最艱難的日子,周劭綱都曾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上海和兒子在一起,並爲革命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7年,抗戰爆發了,周恩來代表共產黨參加國共談判.不久,漢口八路軍辦事處成立,生活無著的周劭綱和鄧穎超的媽媽楊振德先後來到這裡.武漢被日軍占領後,周劭綱和楊振德又輾轉抵達重慶.
在重慶紅岩村,周劭綱因年事已高,只做些看看門、掃掃院子的小事,但他與工作人員相處和睦,親如家人.
1942年7月,周劭綱突然在紅岩辦事處病倒,高燒不退,7月10日就去世了.當時周恩來正住院且手術過後才兩三天,大家知道周恩來是極重感情的人,對父親一向很孝順,怕他精神受刺激,對養病不利,決定暫時不告訴他.周恩來看出破綻來了.聽說父親去世已三日,周恩來立刻驚得臉色蒼白,加之手術後身體虛弱,站不住了,立刻蹲到地上.在大家攙扶下他回到辦事處,見到鄧穎超後大發雷霆,「老爺子過世這麼大的事爲什麼要瞞著我,你跟我這麼多年還不知道我?」責問得鄧大姐直掉淚……
這天晚上,周恩來爲父親守靈至拂曉.
喪事公布後,毛澤東致電哀悼,蔣介石等國民政府的要人致函或到紅岩弔唁.
周劭綱一生顛沛流離,生活不安定,過著清貧、困苦的生活.他和愛妻萬冬兒生下了周恩來、周恩溥和周恩壽三兄弟.
周總理生前對侄子侄女極少談到自己的父親.只在1964年8月他對親屬講話時說過一句:「我對父親是同情的.」1974年春夏之交,周恩來即將住院之前,他的侄子周秉鈞出差北京,去西花廳看望他時,他竟主動對侄子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對你爺爺是很同情的.他人很老實,一生的月工資沒有超過30塊錢.但是他一輩子沒做過壞事,而且他還掩護過我.」周恩來去世後,鄧穎超交給侄女周秉德一個很舊的小黑皮夾子,並說:「解放前,你伯伯做地下工作時,因爲拿公文包上街目標太大,就把重要的文件和信放在這個小夾子裡,裝進貼身的上衣口袋裡.夾子裡還有一張你爺爺的照片.」鄧穎超拿出照片來,周秉德看見照片背後有周恩來親筆寫的「爹爹遺像」四字.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中
相識的.那時,在北洋直隸第一女子師範讀書的鄧穎超,是
「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長,從日本留學歸國的周恩來,
是《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的主編,爲了加強鬥爭的力量,周恩
來、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
學生愛國運動的核心組織——覺悟社,並出版了不定期刊物
——《覺悟》.在天津愛國學生運動中,周恩來與鄧穎超都是
衝鋒在前的勇士,在覺悟社內,他們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戰
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別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
往中相互愛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時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
顆充滿激情的心,卻絲毫沒有去顧及個人感情,他們一心一
意忙著救國,忙著鬥爭.又因爲那時社會上封建思想很嚴
重,對於男女之間的社交,「道學家」們攻擊更甚,而「覺悟
社」的社員們懂得,他們的行動,是對流言與誣衊最有力的
回答.因此,爲了鬥爭,他們都更加嚴格地克制著自己的感
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等197名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
乘坐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前往巴黎去進一步探求救國救
民的真理.而鄧穎超則到北京師大附小當了教員,他們雖然
相隔雲山萬重,但從來未間斷彼此的磷系.憑著鴻雁傳書,
他們交換著情況,交流著思想.此外,國內社友們還常會收
到寄自法國的畫片或賀年片,其中許多是周恩來寄來的.他
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國之便,給已轉到天津教書的鄧穎超
帶去了一張附有題詩的賀年片.正是在這種純真的,志同道
合的通信中,他們的感情逐漸成長了,終於定情.
1924年7月,周恩來從巴黎動身回國.當時,鄧穎超任
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他們雖然在書信往來中間已經定
情,但周恩來歸國後近一年,卻不曾有機會同鄧穎超見上一
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參加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
會之後,受周恩來之託,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
車,到鄧穎超任教的學校去看望她,並帶給了她一封信,高
君宇的這一次看望,對於他們的結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因
此,高君字被鄧穎超稱之爲她與周恩來之間的「紅娘」.
1925年8月,周恩來與鄧穎超要在廣州結婚.鄧穎超乘
火車到達廣州那天,周恩來因公務纏身,實在不能去接,就
將接新娘的「任務」交給了祕書陳賡.周恩來進了一張相片給
陳賡,陳一看相片,樂了:「我的周大主任,您這是從哪個博
物館裡掏出來的?」周恩來說:「這還是我去法國留學以前她送
我的.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我的眼力,您放心!」陳賡說
著走了.
陳賡來到火車站,瞪圓了眼珠子.注視著從車站走出來
的每一個女郎,可是,下車的旅客都走空了,還是沒見到他
的「准師娘」.
此時,周恩來住處已是賓客滿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
看新娘於.陳賡日來一見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丟了,
大家不會放過他,於是來了個以攻爲守.
他一進門就嚷道:「沒接來,讓我把新娘接丟了!不過,
這不能怪我,你們大家都看看!』他舉著那張舊相片,轉著圈
兒讓大家瞧,「讓我拿著幾年前的相片去接人——應該怪周
主任自己……」.陳賡正在「嫁禍於人」,門口忽然走進一位
笑眯眯的姑娘,陳賡和她打了個照面,馬上愣住了,正是相
片上的那位.
原來,鄧穎超在火車站沒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來,只
好照著通訊地址,徑直找到他的住處,周恩來迎上去,拉著
鄧穎超來到陳賡面前笑著說:「介紹一下,這就是我常在信中
提到的陳賡,今天我有了急事,請他去接你,誰想到他居然
把我的新娘接丟了,還有理瞎嚷!」大家哄地圍上去:「罰他!
周主任,狠狠地罰他!」衆人七手八腳地將陳賡按倒在地給鄧
穎超磕頭.鬧過之後陳賡負疚地說:「我認罰,就罰我給周主
任操辦婚禮吧.」
就這樣,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門去的鄧穎超成了周
恩來的新娘,他們結成了一對同心同德,患難與共,並肩戰
斗的革命伴侶.
不論是戰爭環境,還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經常使
周恩來與鄧穎超分離,但他們卻無論何時,都心心相印,相
互夫懷,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在撤退途中,周恩來患病發高
燒到40°C.他因抱病安排善後,勞累過度,神志昏迷.由聶
榮臻等護送到香港治療,當他第一次從昏迷中醒來時,便向
在身邊作護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問道:「不知道鄧穎超有沒
有消息?」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他又問:「你怎麼知道
的?」這位同志告訴他消息確實,他聽後十分高興.
1947年3月,國民黨把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改爲向陝北、
山東兩翼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毛澤東、周
恩來、任強時等國在陝北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轉戰
陝北戰場的周恩來,在戎馬俊炮之中,於中秋之夜仍抽暇給
鄧穎超寫了倩.這封信輾轉託人送到鄧穎超手中時,她正在
晉察冀邊區搞土地改革,和祕書楚平住在一個老鄉家裡.楚
平開玩笑說:「大姐的情書來啦!」鄧穎超愉快地間信後,詼諧
地說:「什麼情書,是形勢報告.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
信遞給楚平,楚平指著「今日中秋,對月懷人」等處說;「這不
是情書嗎?落款處還特地寫明了是舊曆中秋寫的哩!」
1954年,爲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
題,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會
議.這時國內家中的庭院裡,嬌艷的海棠花正值盛開.海棠,
是周恩來最喜歡的花.鄧穎超趕緊壓了一枝,連同原來醫好
的一片紅葉,一同裝在信封里寄去.信里還寫道:「紅葉一
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摯的思念之情.周恩來托人帶回了
壓制好的日內瓦出名的芍藥花與玫瑰花,作爲回很親人的禮
物.這兩地的花和葉後來裝在一個鏡框裡保存著,成爲一件
特殊的工藝品,更是他們情深似海的見證.
1960年,鄧穎超在協和醫院做手術,正值暑天,周恩來
的外事活動已安排的滿滿的,無法抽身.他就讓身邊的工作
人員在手術那天不斷同醫院取得聯繫,以便隨時知道手術後
的情況.有一天,他還利用去機場接外賓之便,順便到醫院
去看望.鄧穎超見他日程排得那樣緊,「還抽身來看望她,於
心不忍,反勸他適當注意休息,不要以她爲念.
周恩來工作的特點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都隨時批閱
文件.有時沒有桌子,他就順手拿本書墊,但書寫起來不太
方便.後來他發現用一塊小三合板來襯墊就方便多了,從此
以後臥室和沒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塊小三合板,以備隨
時可用.周恩來盤膝坐在牀上墊著三合板,批改文件,實在
辛苦.特別是在他高齡,重病之後更是不免感到勞累,爲了
改善他的工作條件,鄧穎超親自設計了一個一邊高、一邊低,
適合周恩來靠坐在牀上伏案工作的小牀桌.爲了不使文件散
落到牀上,減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還
加了邊框.這張作爲他們恩愛見證的小牀桌,曾出現在周恩
來生平事跡展覽會上.
1963年1月,周恩來曾去拜訪老作家,盆景藝術家周瘦
鵑,周恩來一邊與瘦老交談,一邊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兒全
全,逗著她玩,給她糖果吃.周瘦鵑見此情景,老淚盈眶地對周
恩來說:「總理,您爲中國革命奮鬥了幾十年,聽說還沒有一
個自己的孩子,我這個全全就送給您吧.」周恩來聽後,朗聲
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國萬萬千千個兒童都是我的孩子,都
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這樣,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嗎?」
1972年,周恩來得了癌症,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進醫
院.在這一年半中,鄧穎超不論陰晴風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
恩來,有時還參加醫療組織會議,討論治療方案,在需要作
手術時,鄧穎超總是守候在手術室外邊,直到深夜、凌晨……
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了.同半個多世紀同生共死的
親人訣別,鄧穎超的心都碎了,她用周恩來生前對她的愛
稱,獻上了用鮮花紮成的花圈,花圈上寫著「戰友——小超
哀獻」.
早在50年代初,周恩來考慮到中國人多地少,曾倡導過
殯葬改革,改土葬爲火葬.後來,他便與鄧穎超相約,死後
連骨灰也不保留.那時他說,這一點我做得到,不知你能不
能做到.鄧穎超回答說,你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周恩
來訣別人世後,鄧穎超申述了他的遺願:「把骨灰撒在祖國的
江河大地上.」
1925年夏天,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戰友,經組織同意結爲夫妻.可這時周恩來在廣州,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軍事部長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開交,脫不開身.而鄧穎超也遠在天津,擔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兼天津各界聯合會主席團主席.爲此,黨組織決定調鄧穎超來廣東區委會工作.周恩來因此寫信給鄧穎超,要她速來廣州.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到達廣州的鄧穎超結婚了.本來他們不準備舉行什麼儀式,也不準備設宴請客,想一切從簡.但黃埔軍校的許多同事知道了這件事,非要見一見新娘子,還鬧著要他們請客.
周恩來見推卻不了,便在自己的住所請了兩桌客人.他們當中有國民黨人鄧演達、何應欽、錢大鈞、張治中等,還有共產黨人惲代英、熊雄、高語罕、陳賡、張婉華等.剛到廣州的李富春和蔡暢也匆匆趕來參加.
宴會還沒開始,來客中有人聽說鄧穎超在「五四」時期15歲就當了宣傳隊長,便提議要她當衆介紹一下和周恩來的戀愛經過,一睹她演講的風采.調皮的陳賡見狀還搬過一隻矮凳,客廳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只見鄧穎超落落大方地踏上凳子,臉色雖然有些緋紅,但完全沒有一般女子的那種忸怩和慌張.她輕輕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便從容不迫地述說起來.她先從「五四」時期和周恩來相識談起,接著又講了他們幾年相愛的經過.她侃侃而談,口齒清楚,聲音宏亮,講得繪聲繪色,不時引起人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特別是周恩來在明信片上寫給她的那首詩: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切的束縛!勇敢地奔啊奔!——她用深情優美的語調一字不落地背誦出來時,贏得了全體客人長時間的鼓掌和喝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