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指的是那八旗,好象還分什麼上八旗下幾旗,具體怎麼分請指教?
題目: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那八旗,好象還分什麼上八旗下幾旗,具體怎麼分請指教?
解答:
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爲業,每年到采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爲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爲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爲牛錄製.總領稱爲牛錄額真(牛錄意爲大箭;額真,又稱厄真,意爲主).
八旗的建立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爲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俗寫亦作廂).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其制規定:每300人爲1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 牛錄爲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爲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滿洲八旗.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旗制終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點 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入關前,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征,軍械糧草自備.入關以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清定都北京以後,絕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駐在北京附近,戍衛京師的八旗則按其方位駐守,稱駐京八旗,俗稱京旗,實即禁軍.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駐全國各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地,稱駐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9等.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滿漢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八旗的興衰 清軍入關,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爲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閒散人口,清政府進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八旗官兵因此獲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數靠本人帶同家屬從事耕種,後多迫於生計被典押出去.清統治全國以後,八旗兵丁生計日漸拮据.清王朝雖採取了種種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計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陷於貧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爲發展和鞏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爲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