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150)求小麥、水稻、玉米等 植物各生長期的需水量 以及 灌溉量對植物的產量影響
題目:
高分(150)求小麥、水稻、玉米等 植物各生長期的需水量 以及 灌溉量對植物的產量影響
求小麥、水稻、玉米等 植物各生長期的需水量 以及 灌溉量對植物的產量影響 需要一些具體數據哈.
可以說明一下出處我自己可以找
解答:
一、小麥的需水規律
1、三葉分櫱期:小麥三葉分櫱期水分供應充足可以增加小麥的有效分櫱數.當土壤溼度從22%增加到27%,小麥的有效分櫱就會從平均的3.7個增加到7.9個,主穗上的小穗也會從7.1個增加到10.4個.
2、拔節孕穗期:小麥拔節孕穗期是小麥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需水量較大,但拔節前期水分又不能過多.否則容易引起小麥徒長倒伏.
3、抽穗開花期:小麥抽穗開花期需水量達到生育期的最高峯.當土壤溼度由20%增加到28%時,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個增加到12.4個;每株粒數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產32.4%.如果小麥此期缺水,將嚴重的影響小賣的品質和產量.
4、灌漿乳熟期.小麥灌漿乳熟期是小麥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期如果小麥缺水,將造成小麥秕粒,從而降低效買的品質和產量.
5.每生產1kg小麥約需水1-1.2kg;
播種後到拔節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畝日耗水量約0.4立方米;
拔節到抽穗時期是小麥生長的臨界期,缺水會造成減產,在 25—30天時間內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20%一25%,每畝日耗水量約2.2-3.4立方米;
抽穗到發育成熟,日耗水量還要大些,約35—40天,耗水量占總耗水量26%一 42%,特別是抽穗時期,日耗水量可達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況有關:灌水量(立方米/畝)=667*(田間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計劃灌水土層深度,例如,灌前測知土壤含水量爲17%,田間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爲1.3,計劃灌水 土層深度爲0.6米,則本次灌水量應爲57.22立方米.
二.水稻 的需水規律
水稻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爲10~15℃,最適宜溫度爲30~35℃
一般種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開始萌發.水稻40%.
稻田水分狀況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據測定,當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時,因水分不足阻礙水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運轉,使葉綠素含量減少,氣孔關閉,妨礙葉片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增強,可見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於水稻正常生理活動,利於分櫱、長穗、開花、結實,獲得高產.試驗還表明在水稻生育過程中,任何一個生育時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開花與灌漿四個時期受旱對產量影響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對分櫱及以後各生育時期器官建成都有影響.
幼穗發育期,葉面積大,光合作用強,代謝作用旺盛,蒸騰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穎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數少,中期受旱使內外穎,雌雄蕊發育不良.減數分裂期受旱穎花大量退化,粒數減少,結實率下降.
抽穗開花期,水稻對水分的敏感程度僅次於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開花困難,包頸白穗多,結實率不高,嚴重影響產量.
灌漿期受旱,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有機物的形成,運轉,從而使千粒重、結實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響產量和品質.
水稻雖耐澇力強,短期淹水對產量影響不大,但若長期淹水沒頂則會影響生育及產量.生育時期不同對淹水的反應不同.據試驗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及開花、灌漿期對淹水最敏感.據觀察,返育期當日平均溫度爲25~30℃時,淹水3~4天死苗率高達85%,雙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爛完全無收,開花期淹7天,結實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結實率尚有60%,蠟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產量.深灌會使土壤中氧氣減少,泥溫晝夜溫差減小,稻株基部光照減弱,對根的生長及分櫱發生均不利,且莖稈軟弱易倒伏.
2.各生育時期水分蒸騰量的變化.水稻的葉面蒸騰量,隨植株葉面積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達 最高峯,以後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騰量既與品種有關,又受氣溫、溼度、風速、降雨等環境條件及栽培 技術的影響.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葉面蒸騰量,窩間蒸發量和稻田滲漏量三者組成,前二者又合稱騰發量.
(1)騰發量 其中葉面蒸騰量的變化前面已談過.而窩間蒸發量一般是移栽後最大,隨著稻株對稻田覆蓋度的增大而減少,約在分櫱末期後穩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變化,兩者的關係是插秧初期蒸發大於蒸騰,分櫱末到成熟則是蒸騰大於蒸發.
稻田蒸發量,一般占總需水量的60~80%,據四川二貴州各灌區多年試驗,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品種之間蒸發量有一定差異.
各生育期的蒸發量,總的變化趨勢,隨生育期向後推移,日平均蒸發量逐漸加大,於抽穗後達最大值,這是氣象因素及生物學因素綜合作用結果,尤以氣象因素影響最大.溫度高,風力大,溼度小蒸發量大,反之則小.插秧密度大較密度小的,深灌較淺灌,淺灌又較溼潤灌溉的騰發量大.隨著施肥水平的提高,騰發量有增大的趨勢.高產田乾物質積累多,騰發量也較低產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穀所需騰發量,反而減少.所以提高單產也具有經濟用水的作用.
(2)滲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徑,其大小因土質,地下水位深淺、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異.在一定條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滲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強,滲漏量愈大.地勢高.
耕作粗放及新開田滲漏量大,深灌比淺灌滲漏量大.
稻田滲漏可以輸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環境的良好作用,但滲漏量過大會增加養分的流失.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測定,以日滲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塊產量較高.西南地區測定結果,不同土壤間差異較大,且灌溉設施比較差,滲漏量過大是不利的,似以維持3~5毫米/日較佳.
(3) 灌溉定額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長季節的降水直接供給外,另一部分則需灌溉補充.每畝稻田需要人工補給的水量稱灌溉定額.
灌溉定額=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間耗水量(騰發量+滲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據四川各灌區實測平均爲78.5~139立方米/畝;貴州一般爲97.4~ 200立方米/畝.因土質、前作、氣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異.土壤質地疏鬆較緊實的、含水量低較含水量高的、新開田較老稻田,坡地較低洼地、冬閒田較冬作田,舊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玉米 的需水規律
玉米對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較多,除苗期應適當控水外,其後都必須滿足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才能獲得高產.玉米需水多受地區、氣候、土壤及栽培條件影響.據資料證明,畝產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約需水700千克.還證明耗水量隨產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有較大的差異.由於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長短和生育期間的氣候變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也不同.總的趨勢爲: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少.試驗證明,播種時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應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節,需水增加,土壤水分應控制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爲玉米苗期促根生長創造條件;拔節至抽雄需水劇增,抽雄至灌漿需水達到高峯,從開花前8一10天開始,30天內的耗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一半.該期間田間水分狀況對玉米開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要求土壤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爲宜,是玉米的水分臨界期;灌漿至成熟仍耗水較多,乳熟以後逐漸減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後則保 持60%爲宜.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部濱海地區,玉米生育期間降水 特點是兩頭少、中間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較多,9月份又較少,總降水量略高於玉米需水量,但變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澆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後20天左右,分別澆攻穗和攻粒水;當水分不足、葉片捲曲、近期又無雨時,應立即澆水,反之則可不澆.如果雨水多,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發芽出苗、幼苗期,應注意散墒,防止爛種芽澇.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