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小說《項鍊》的評論文章
題目:
莫泊桑小說《項鍊》的評論文章
解答: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在中國流傳甚廣.中國讀者對這部作品實在太熟悉了,幾乎當代中學生都在語文課本里讀到過它.許多年來,對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個被資產階級虛榮心腐蝕而導致喪失青春的悲劇形象.好像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認識是絕對的衆口一聲,毫無二致.但果真如此嗎?難道我們從莫泊桑的小說中就沒有讀出別的體驗嗎?對她就沒有別的看法嗎?瑪蒂爾德丟失項鍊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對她一生構成的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她的生活從那一時刻起到底發生了什麼轉變?她的性格從那個晚上起到底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我們自以爲早就明白了的問題果真經得起追問和推敲嗎?這些看法的確最符合莫泊桑的創作初衷嗎?當我們向自己質疑這一系列的問題時,特別是當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變化,更加看重文本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某些權威或泰斗的蓋棺論定,更加重視接受美學在閱讀中的作用時,我們忽然發現,原來《項鍊》給我們提供的遠遠不止我們已經知道的.不僅如此,有些還是我們根本想不到或是想錯了的.於是,對這部經典小說重讀並產生新的看法,便成爲了可能.
《項鍊》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丟失項鍊的前前後後構成.小說以「項鍊」爲線索,將瑪蒂爾德爲參加晚會而借項鍊,戴著項鍊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鍊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鍊歸還,用10年的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鍊原來是條贗品爲止貫穿情節,使讀者對小說中的項鍊有了至深至透的感受.而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就在這一失一得中盡顯風采,使其成爲外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獨具特性的女性形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