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古代文化成就一千字以內,別太多,要精華!

題目:

希臘古代文化成就
一千字以內,別太多,要精華!

解答:

  古希臘文化成就
  一、哲學
  西方哲學始於希臘,最早是古風后期的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學派,於公元前6世紀開始興盛,最出名的是古典時期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還有之後的色諾芬,小蘇格拉底學派;希臘化時期的犬儒學派,懷疑主義,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主義.
  希臘哲學家們奠定了哲學的基礎,開創了古典時期的理性主義先聲,對後世思想和文藝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的雅典是西方的哲學中心.
  二、文學
  荷馬史詩,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反映邁錫尼時代和多利亞入侵的黑暗時代的重要文獻,文筆優美.三大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歐里辟德斯
  希臘文是流行於西方乃至到羅馬帝國還重用的國際語言,《聖經-新約》原本是希臘文.
  三、歷史
  希羅多德,著名歷史學家,寫下了《歷史》,反映了希波戰爭時的狀況,也涉及周邊如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敘利亞,波斯,呂底亞等國的情況
  修昔底德,著名歷史學家,寫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以親身的經歷,嚴謹的手法重現了這段歷史.
  四、政治
  希臘人的民主制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創舉,是奴隸制社會所能達到的最大的民主,伯里克利時期被成爲「黃金時代」.
  五、建築
  米諾斯的王宮,邁錫尼的獅子門是希臘古代最傑出的建築之一
  古典時代的雅典衛城,羅德斯太陽神巨像,帕特農神廟,宙斯神像,德爾菲的神廟,阿爾忒彌斯神殿都是十分著名的建築
  還有三大柱式流傳於後世 1科林斯式 2多利亞式 3愛奧尼亞式
  六、倫理
  蘇格拉底是倫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亞里士多德寫有《倫理學》一書
  古羅馬文化成就
  公元7世紀,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字母.
  一、\x09哲學
  先有主張宿命論的「斯多戈派」,後來有神祕主義的「新柏拉圖派」,唯物論的代表是盧克萊修,唯心論有西塞羅、馬可 奧勒留等.
  二、\x09歷史
  古羅馬政治家、作家加圖(前234-前149)開創了用拉丁文撰寫羅馬史的先河,著有《起源》一書.其他的歷史著作有愷撒的《高盧戰記》;李維和內波斯的《名人傳略》;阿庇安的《羅馬史》等.
  文學方面,詩人維吉爾創作了《牧歌》;賀拉斯爲後人留下了《歌集》;李維寫了《羅馬史》.
  三、\x09文學
  文學方面,詩人維吉爾創作了《牧歌》;賀拉斯爲後人留下了《歌集》;李維寫了《羅馬史》.
  四、\x09建築
  當年的鬥獸場、天使古堡、萬神廟等都完好的保存了下來.羅馬式建築藝術注重形式的變化,整體的造型,其獨特的穹頂和拱卷是一大標誌.
  五、\x09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方面,大普林尼著寫了《自然史》;斯特拉波創作了《地理學》;托勒密撰寫了有關數學、天文、地理的著作,著有《大綜合論》,書中主要論述地心體系,這種理論被稱爲托勒密體系.
  中世紀西方文化對後世的影響
  一、\x09是在科學技術方面,柏拉圖以後的西方,哲學和科學形成了同步發展,哲學站在科學一邊,竭力證明科學才是真理.亞里斯多德開創的實踐理念使西方世界的哲學與實驗研究相結合.18世紀德國大哲學家康德提出的批判主義認爲:科學是以先驗形式和知性概念開始的,應該把這一些形式和概念發展到深入人心的結構.從而進一步設定了哲學指導科學的使命.儘管這種觀念曾受到傳統宗教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殘暴干與,但是它仍然不負衆望,勇往直前的發展.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兒、牛頓、阿基米德、達爾文、摩爾根、魏爾嘯、愛迪生等人在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把西方科學技術水平推上了空前高度.十九世紀到上世紀末,人們在聲、光、化、電….等各個方面取得了矚目驚心的偉大成就.把一個人類社會活脫脫推上了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平台.所有這些科技成果的問世,無一不是由西方世界首發.
  二、\x09西醫的發展,則是在與中醫完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進行的.從16世紀開始,由於採礦、冶煉等工業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各種新的機器工具相繼產生,特別是天體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爲人類打開自然界奧祕之門,提供了空前的有利條件.自然科學以大量實驗數據爲武器,打破了經院哲學的牢籠,使其長驅直入,逕上坦途.醫學領域,由於顯微鏡的應用,人們開始向微觀進軍.細胞的發現,血液循環的揭曉,使醫生大開眼界.18世紀中葉,以蒸汽機爲動力的近代大工業產生後,給醫學發展帶來了空前未有的機遇.隨著機器、光電、製藥技術之改進,西方醫學很快便登上現代科學技術的快車,以全新的面貌雄居於世界醫林.
  三、\x09基督教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之影響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逐漸滲透到西方哲學、法學、教育、藝術(文學、音樂、建築、繪畫和雕塑等等)以及科學等各個領域.
  在哲學領域,基督教奠定了近代西方的哲學思辨傳統.正如恩格斯所說:「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基督教哲學就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意識形態,它是以上帝爲核心、神學爲基礎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先後經歷了早期教父哲學、中世紀經院哲學和近代的新托馬斯主義等三個階段.在早期基督教哲學中,關於神的統一性和三位一體論的本體論證明,關於神的本性和人的本性在基督身上結合的爭論以及關於上帝的恩賜和人的罪孽深重的本性的人類學研究構成了教父哲學的全部內容.北非希波城主教奧古斯丁是早期教父哲學最負盛名的代表,作爲一名新柏拉圖主義者,他自覺地使理性屈從於信仰,寫下了《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等多部劃時代的著作,在西方哲學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進入經院哲學時期,經院哲學家把理性應用於啓示,力圖證明關於信仰的教義來自於啓示而非理性,但是信仰和理性並不相互排斥,基督教的教義也可以通過理性推理來論證和說明.托馬斯•阿奎那以創新的精神和淵博的學識,爲基督教創立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神學體系,是繼奧古斯丁主義之後又一完備的理論形態.爲了更加牢固地確立基督教哲學的地位和影響,同時也爲了適應當時社會對於理性的普遍要求,托馬斯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實在論,進一步標榜自己承認客觀知識和人的理性,在他的哲學體系中,信仰主義、理性主義和神祕主義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把中世紀經院哲學推向高峯.經院哲學調和理性與天主教教義,緩和了由理性思潮衝擊所造成的天主教教義危機.但理性一旦進入神學的殿堂,也就埋下了使神學走向衰落的種子.
  在法學領域,德國著名法學家魯道夫•耶林有一句名言:「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中世紀歐洲是被基督教神學家稱之爲「神聖秩序」 的時代,根據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國家的地位和作用被貶低,它只是在教會之旁或教會之下的一個負責較低等級事物的社會組織.直到11世紀晚期開始,以義大利爲基地開始了羅馬法的復興.在東羅馬帝國保存和臻於成熟的羅馬法又傳回到西方.儘管羅馬成文法的制定是建立在民衆的宗教信仰基礎上的,它的有效運行也都基於此,但與教會法相比,羅馬法畢竟有著鮮明的非宗教性質,逐漸成了王權用以對抗教權的有力武器,使羅馬法獲得了與《聖經》同等的權威並受到與《聖經》相似的尊崇.由波隆那法律學校的羅馬法研究專家愛爾納留於公元1088年編就的《查士丁尼法典》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以致聖伯爾納曾抱怨歐洲的法庭都被查士丁尼法包圍了,再也聽不到上帝的命令了.對此羅馬教廷迫切需要從理論上論證教權高於王權、教會高於國家,儘管羅馬法在西歐的復活與教會有直接關係,但教會更重視教會法,規定法學課程中的教會法要以宗教會議和羅馬教廷公布的教規和命令爲依據.公元1140年,愛爾納留的學生格拉蒂安把基督教歷屆會議和教皇的敕令彙編成冊,後世稱之爲《格拉蒂安教令集》,由此推動了教會法的研究.那時「城邦的統治者和政府的官員與教會的管理人員均來自相同的階層,在相同的大學裡接受教育,並具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因此,在這裡存在著一種不斷的相互批評的過程,它刺激了一種受過教育的公衆輿論的發展」(克里斯多福•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第216頁).在對教會法,特別是民法的研究中,已經包含了合法性、合法政府的原則,包含了國家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的觀念.法律也開始被人理解爲一切人都必須遵守的、凌駕於個人意願之上的訴訟程序.現代羅馬法精神正是經歷了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改造,是宗教信仰進一步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產物.
  在教育領域,基督教也爲近代西方教育打下了基礎.「中世紀早期不僅在宗教生活的精神戒律上,而且在基督教文化的思想發展上都帶有修道院領先的痕跡.它們被稱作西方文化的本尼狄克時代,因爲上自7世紀新型基督教文化在諾薩布里亞的興起,下迄12世紀城市生活的復甦和公社的興起,較高層次的文化的連續性在西歐,在作爲知識和文學創作的巨大源泉的本尼狄克修道院中得到了維持」(克里斯多福•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第207頁).嚴格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大學制度都是源於中世紀的大教堂學校和修道院學校,其文化知識和多種學科也是在中世紀早期興起的文法、修辭、邏輯、幾何、數學、天文、音樂這「七藝」基礎上發展而來的.12世紀城市大學的誕生,帶來了西方社會學術生活和教育制度的深刻變革.最初的大學不是按照君主的意志,而是由有意學習的人們自己組織的.後來,教會主管各大學的事務,發特許證給已經建立的大學如義大利、法蘭西和英格蘭的大學,又與倡導辦學的貴族合作.這些大學主要是專科性質,在義大利的撒勒諾大學以醫科著名,波倫亞大學以編訂教會法典和羅馬法聞名.那時最大的大學巴黎大學是哲學和神學的中心,它是中世紀後期牛津、劍橋、布拉格、維也納等大學效法的榜樣.威爾•杜蘭在其名作《世界文明史》中寫道,自從亞里士多德以來,沒有一個教育機構能和巴黎大學所造成的影響相比擬.在3個世紀裡,它不但吸引了最大量的學生,並且招來了心智最敏捷最突出的人士,例如阿伯拉爾、索爾茲伯里的約翰、大阿爾伯特、布拉班特的西格爾、托馬斯•阿奎那、波納文圖拉、羅吉爾•培根、鄧斯•司格脫、威廉•奧卡姆等,幾乎構成了從公元1100年到1400年之間的哲學史.而這些偉大的學者,又必然是由那些偉大的教師,在一種令人們的心智激盪高昂的氣氛中,在人類歷史達到文明的巔峯狀態下造就出來的.從歐洲歷史上看,各種教育制度、機構設施的產生與發展都是與基督教會分不開的.中世紀大學所確立的一些制度,如指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以及使用教科書、學生畢業授予學位等,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一直沿襲至今.
  在文學方面,中世紀早期出現的教會文學作品多是讚美詩和描寫基督與聖徒生活的戲劇,托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進行過這方面的創作.至於中世紀盛行的英雄史詩,最著名的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等等,都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它們大多借基督教反對異教鬥爭的形式,表現一種尋求統一和抵禦外侮的英雄氣概.譬如俄羅斯英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全詩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宗教意識,主人公爲了正教的利益在作戰.馬克思評價說:「全詩具有英雄主義和基督教的性質,雖然多神教的因素還表現得非常明顯.」另外,中世紀還盛行騎士文學,騎士文學是對騎士階層的文化觀念、精神個性和生活理想的文學表達.這類作品以忠君、信教、行俠爲信條,歌頌騎士們爲榮譽、信仰和愛情而戰的獻身精神,暗示出原始活力如何同禁欲主義相抗衡的悲劇主題.騎士抒情詩、騎士故事詩和騎士傳奇是騎士文學的三種主要類型.如《亞歷山大的故事》採用12音節詩句,也稱「亞歷山大詩體」,是法國詩歌中的著名詩體.隨著城市和市民階層的興起,市民文化也在逐漸形成,進入12世紀以後,市民創作的文藝作品即城市文學開始發展起來,成爲繼教會文學、英雄史詩和騎士文學而興起的中世紀第四類文學形態.正象塞萬提斯筆下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在整整一千年中,西方人一直無法擺脫精神和肉體的深刻矛盾,他們既痛苦又無奈地同包括自己在內的周圍一切進行無休止的戰鬥.這種神性和世俗性的矛盾在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但丁的《神曲》中表現得最爲充分.它以基督教天堂與地獄爲題材,充滿了神學典故,它把基督教神學作爲最高指導思想,卻又把異教徒維吉爾作爲引路人,它既崇奉基督教來世思想,又在作品中謳歌現實生活.基督教文學,尤其是《聖經》對歐美文學的影響至今不衰.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都曾從《聖經》中汲取營養,尋找素材.14世紀英國詩人喬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紀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17世紀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力士參孫》和《失樂園》、散文作家班揚的《天路歷程》以及當代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都取材於《聖經》.由此可見,《聖經》已成爲歐美文學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音樂方面,基督教要表現的是神的愛,愛在神和人類之間形成了一種情感的交流,而音樂是最恰當不過地表現了這種情感.在世界所有宗教中,惟有基督教音樂作品最多,音樂水平發展得最高最快.在羅馬帝國後期,教堂音樂開始形成以讚歌頌詩爲主的獨特體系,到了中世紀,基督教的聖劇、聖樂曾是歐洲音樂的主體.當時教會內部湧現了許多作曲家、歌唱家和音樂理論家.如公元6世紀,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花費了十多年時間選出了許多典型的歌調,並訂立了許多演唱規則,形成了音調簡樸、旋律優美的格列高利頌調,至今通用於天主教會彌撒儀式中,是爲「格列高利聖詠」,代表著教會非人格化的精神勢力,是歐洲普遍公認的古典音樂典範.基督教音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利用了當時的騎士文化和法國游吟詩人的歌謠作品,以及德國戀詩歌手的抒情詩,以擴大基督教的影響.同時被稱爲「奧爾加農」的多聲部宗教歌曲誕生,到17世紀,基督教新教音樂又創造出清唱劇的形式,近代聖劇的集大成者亨德爾的代表作《彌賽亞》就是借清唱劇的體裁,以其大規模的合唱、優美的宣敘調和流暢舒適的詠嘆調,而成爲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聖劇.18世紀歐洲音樂界舉世聞名的一代宗師巴赫,爲了「使上帝的話語廣爲流傳,從而把宗教音樂發展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點」,他創作的聖詠、康塔塔、經文歌和受難曲等,蘊涵著熱烈的情感和詩一般的沉思,使「巴羅克」音樂風格達到了鼎盛.可見,教堂音樂不僅爲中世紀歐洲音樂確立了模式、方法和風格,也爲近代歐美世俗音樂,如交響樂、歌劇等形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造型藝術方面,與基督教發展密切相關的「羅馬式」、「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等建築藝術風格,構成了西方建築的特色.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建築是對一些沒有生命的自然物質進行加工,使它與人的心靈結成血肉因緣,成爲一種外部的藝術世界.因此,建築藝術一向被看成是一種象徵性的藝術.正是這種象徵性,使它能夠成爲神的象徵.公元532~537年建於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墩和牆是用彩色大理石貼面,柱身卻是深綠或深紅.一個人到這裡來祈禱的時候,立即會相信,並非人力,並非藝術,而只有上帝的恩澤才能使教堂成爲這樣,他的心飛向上帝飄飄蕩蕩,覺得離上帝不遠」(《外國建築史,第69頁》.而著名的哥德式建築藝術代表之一巴黎聖母院,其中廳寬僅十二點五米,長度卻有一百二十七米.兩側支柱間距不大,造成了內部強烈的導向祭壇的動勢,祭壇上錦繡鋪陳,搖曳的燭光照著受難的基督耶穌,呈現出一種極強的宗教情緒.再加上中廳高度很高,窗子又占滿了支柱之間的整個面積,且以垂直線構成的支柱顯得瘦骨嶙峋,顯示出一種清教的冷峻和嚴酷,而這恰恰是基督教所宣揚的純潔精神生活對現實物質世界的否定.因此恩格斯說,哥德式教堂內部體現的是「神聖的忘我」.文藝復興式建築則提倡復興古羅馬時代的建築風格,多用希臘式石柱和羅馬式圓頂穹隆以及半圓形券、厚實的牆、水平向的厚簷,與哥德式風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飛扶壁和小尖塔等相對抗.在教堂內部布局上,表現爲高聖壇與中殿已不再分開,大廳總面積擴大,座位增多,世俗色彩加重. 最後,反映在社會歷史領域,在西方古典奴隸制衰落和中世紀社會誕生的轉折時期里,作爲羅馬帝國國教的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末年起到了調和各民族、各階層矛盾的安定團結的作用,又在帝國滅亡後的西方大混亂中充當了秩序的代表,在無政府狀態中行使著政府的職能,不僅有力地支持了法蘭克王權的確立,而且承擔了國家機器的相當一部分職能,並幫助那些剛剛從氏族制解體階段走過來不久且毫無國家統治經驗的法蘭克人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了一套適合這一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封建政治制度.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文化的成就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係數之間的關係,現代稱之爲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爲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大發現」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爲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藥(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衆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爲「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爲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爲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爲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爲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爲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爲「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羣衆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特色
  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製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爲主
  反對哥德式建築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斯作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羅倫斯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
  代表人物:
  詩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
  畫家:喬托、波提切利、李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
  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
  16世紀後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
  德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
  法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
  英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
  17、18世紀西方文化的特色和貢獻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