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

題目:

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

解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爲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爲傳統的重陽節.因爲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爲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