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使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這6個國家在1960年代成立了關稅同盟?
題目:
是什麼原因使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這6個國家在1960年代成立了關稅同盟?
1944年9月5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流亡政府在倫敦簽署比荷盧關稅聯盟協定。
1946年,三國決定將關稅聯盟逐步擴大成爲經濟聯盟。
1958年2月3日,在海牙正式簽署《比荷盧經濟聯盟條約》
明明是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這3個國家在搞關稅同盟,爲什麼說還有法國,西德,義大利呢?而且,關稅同盟也不是在1960年成立的啊~
解答:
1、它避免了自由貿易區需要以原產地原則作爲補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動的問題.在這裡,代替原產地原則的是築起共同的「對外壁壘」,從這個意義上看,關稅同盟比自由貿易區的排他性更強一些.
2、它使成員國的「國家主權」出讓給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程度更多一些,以致一旦一個國家加入了某個關稅同盟,它就失去了自主關稅的權利.現實中比較典型的關稅同盟是1958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淨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爲淨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爲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爲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範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爲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爲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的新壟斷又會成爲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是經濟一體化的兩種形式,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現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