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皇宮在哪兒?
題目:
洛陽的皇宮在哪兒?
解答:
哪一朝的啊?
一個國家的都城,不管是中國,是希臘,是羅馬,還是非洲的埃及,以及像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祕魯.這些世界幾大文明的國家,它的最主要探討國家歷史的淵源,國家歷史的起源,也就是文明的起源,往往是從都城開始的.中國古代都城從歷史文獻記載,從夏代開始以來,大約有217座.我統計過一個數,但是呢絕對不只217個王朝.統一的王朝沒有,有的就是分裂王朝.
其中包括邊疆地區.比如包括像黑龍江和吉林交界的渤海國,在公元七到九世紀的渤海七八九世紀的渤海國.還有像我們雲南的南詔、大理這些國家,還有新疆地區地方性的,當時也叫國.其實「國」的概念不一樣,可能到現在我們把「國」理解爲非常嚴肅的東西.我們現在「國」就跟地圖上畫的這個一樣,是公雞.其實在最早的時候,就比這個相當於中心地區就中原和現在華北、華中北部、華東的北部、西北的東部這一帶,據歷史記載,當時有萬國,萬邦萬國.當時那個「國」實際比現在縣還小,幾乎相當於一個鄉.那時候實際還不是我們現在理解意義的國、國家.真正我們從歷史上理解爲已經進入國家的這個時期的都城,已經有217座.既包括傳統的大一統帝國的內地的這些都城,也包括周邊地區的一些地方政權的都城.
根據建都時間長短,現在一般認爲建都時間最長的,在中國這217座都城裡,最長的就是西安,現在的西安.我們總說古都西安,北京的一條街,最主要的一條街長安街.實際就是以西安的古名命名的,它建都大約在一千年以上.
其次就是接近於西安的建都在九百年以上就是北京,這是建都時間第二長的.第三個就是洛陽,洛陽建都也在八百多年以上.再以下其他一些都城時間都比較短了,從第三名到第四名一下差了一倍,剩下都是三四百年或者一二百年,有的是幾年.應該說中國的最主要的都城,建都最長的千年以上的西安,九百年以上的北京,八百年以上的是洛陽.
根據建都時間的長短,現在從20世紀初,中國提出了一個叫「五大古都」.「五大古都」呢,我們知道就是西安、北京、洛陽、南京和開封.就是傳統所說的「五大古都」.「五大古都」一直流傳了很長時間,大約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開始在學術界流行,在羣衆中也開始宣傳.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有了「六大古都」之說.「六大古都」加了個誰呢?加了個「杭州」.杭州就是現在南宋時期的臨安.到了八十年代,又加了一個叫「安陽」,河南的安陽.它是安陽殷墟,我們說殷墟的首都,建都一百多年.當然後來曹操它的附近,有個三台叫銅雀台.曹操的都城實際也屬於安陽附近,但那不是統一帝國的首都.這也就形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大家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的一本書上寫的「中國七大古都」.
在「七大古都」裡頭,占統一王朝都城的王朝年代裡頭,最多的也是西安、洛陽和北京.大家有時間你們可以查一查中國的歷史年表.你算一算統一王朝年代一共多少?作爲都城的年代多少?作爲都城就是王朝那個年代是多少?比如西漢王朝從它建立到它滅亡也就是都城的存在時期,這樣的話你可以計算出來它所占的百分比.應該說「七大古都」里有三大古都在中國歷史上又具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這也就是我們多年來歷史工作者、考古工作者爲什麼對西安、洛陽、北京,當然也包括我們早期從事研究的安陽,這些古都特別重視的原因.工作開展應該說也是比較多的.
中國古代都城應該說有了國家就有都城,這樣的話中國第一個都城也就是第一個王朝的首都.第一個王朝是夏王朝,根據現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年表,夏王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據現在應該說是4702年,確切數.但實際上「2070」也不確切,是個約數,也就是說距現在四千一百年左右.它的都城現在夏代都城,一開始應該說比較多.在這個地方建都幾年,由於可能國內的政治形勢、軍事形勢又遷都到另一個地方,直到它統治比較穩定的時候.大約到夏王朝的中期,也就是公元前19世紀才在現在的河南鄭州西部偃師市一個村莊附近,叫二里頭這個村子名字,在這個地方建立了它的首都.二里頭遺址作爲首都,一是考古發掘在這兒發現了宮殿,古代的宮殿.通過發掘的宮殿裡的建築物和宮殿附近的墓葬,考古工作者根據墓葬出土的器物,判定這個地區的墓葬和宮殿建築的時代距今大約是公元前17到18世紀.也就是夏王朝的中期以後開始建立這個都城.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中國最早的都城.可能有機會你們旅遊參觀的時候,到了這個村子附近,有一個題詞叫「天下第一都」,現在這個名字應該說現在還沒有誰能夠代替它.當然隨著我們考古工作的開展,也許比它更早的都城我們還會發現.
大家看到這個圖片,這是在上個世紀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這個地區發掘的一個宮殿遺址的復原模型.當時這個宮殿應該這個樣子的,面積大約是一萬平方米,108米乘100米,約一萬平方米.大家看到周圍是個圍牆,南面是個大門,北邊是個大殿,是個宮殿.這時候還沒有瓦,蓋房子還用茅草,但是長方形的大宮殿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周圍是廊.這個都城遺址呢要比我們後代的都城小得多.根據現在的初步調查,大約有四平方公里.它的宮殿呢,宮殿建築基本在現在我們所了解的都城範圍的中間,中央部位.這個夏代都城的確立,應該說在中國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古代的歷史被國際學術界承認,應該說二里頭遺址是個非常重要的發現,我們的文明史呢也就向前大大推進.
第二個都城就是商代都城.商代首都呢,最早的現在有兩種觀念一種是說在河南偃師我就說二里頭這個旁邊,有個村子叫塔莊,就是寶塔的「塔」.有的說呢在鄭州,現在的鄭州市.現在搞夏商周斷代工程,我們總說怎麼斷定?比如夏代和商代之間的分水嶺在哪兒?你總要給人家王朝有個斷.比如說你現在是公元2070年成立的,什麼時候滅亡的?比如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什麼時候成立的?1949年.它給那麼個數字.現在比如考古上怎麼斷定這個?因爲現在沒有文獻記載,大家知道我們的文獻,當時的歷史是後來文獻追溯的,當然追溯的口頭歷史也是歷史,不過這些歷史的水分比較多.就需要經過學者更多的工作,但是呢就要求助於考古學.考古學如何解決一個王朝的變化呢?我們考慮來考慮去,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都城的變化.古代呢,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必須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都城.就是建都,定都在哪兒?現在是一樣,我們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在西柏坡開會,首先要確立我們定都在哪兒?當然我們還是定都在北京,這個可以.比如古代它不會定都在原地方,古代往往是這樣.很少大的王朝夏王朝滅亡以後,還在夏王朝首都.因爲它滅亡以後,往往有一個政治和軍事上的報復,就要摧毀它的建築挖掘它的陵墓.包括它祖先陵墓的挖掘,這實際上是政治報復.我們過去也有這個事情,大家知道一旦幹什麼了,石碑給推倒了.比如秦始皇,秦王朝滅亡的時候,項羽到了當時的咸陽,他一把火先把阿房宮燒了,一燒燒了三個月.按道理他完全可以不燒的,象徵什麼?象徵他把王朝推翻了.燒了它以後,所謂的先破後立,破了以後他得立.他要建立國家首都,他有個統治中心,他要建都.建立都城的時候,就應該是那個國家成立的時候.但這個年代很難定在哪一年,就在那個左右的時間.因此呢,我們後來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的附近發現了我說的偃師市的一個商代城址.而這個城址應該說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個城址,它不是一個一般的城.因爲那裡頭有宮殿,宮殿的大型建築應該說非常雄偉.這個城建立得很規範.這樣的話呢,就判定了這個城是商代的一個都城.而這個都城裡的時代,經過測定和經過考古研究,恰恰又和夏代的二里頭的滅亡時代相銜接.就是它這個城不用了,被毀壞了,那個城剛好建立,就是時代相接.也就是這個時候恰恰是夏王朝的滅亡和商王朝的建立,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商代的第一個王朝.
以後商代又在河南的鄭州建立了更大規模的都城.再以後到了盤庚的時候,就是商代的國王又把首都遷徙到河南的安陽,在那裡建都將近一百多年,直到商紂王荒淫無度,最後把國家給斷送了.這就是剛才我談到的商城,偃師商城.外面是一個大的城牆,一圈,靠裡面還有一圈小的城牆,在最中間有小城,這個城就是所謂的宮城.偃師商城的宮城到偃師商城這個時代,應該說在中國古代的都城歷史上是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對中國以後都城的影響包括我們現在,現在我們說北京城有故宮,故宮外頭還有內城,外面還有大城.一圈套一圈,反正最中間是統治者的所在地,越往外頭重要性越差.它的周圍應該是官府,官府的周圍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周圍就成了墓地了,就這麼一個規律.到了安陽殷墟大家看看,商代最晚一個都城,安陽殷墟.大家看看它這兒北邊是商代中期的一個城址,兩年剛剛發現的四平方公里,周長約八千米,這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個城址.繼這個城址之後,在它的南部大家看看有一條河流.河流的拐彎的地方就是它的宮殿區.這是三十年代,當時國家的考古研究機構在這兒進行了發掘,發掘了將近五十多座宮殿.同時在這個宮殿的西北部,大家看到有一個綠色的東西,綠色的有一些褐色的東西,那地方叫西北崗,地名叫西北崗.這裡發掘了13座大型墓葬,其中有近十座王陵,就是商代國王的墓葬.有了統治者的活動中心,有了死後的埋葬中心,那麼作爲都城它應該是最完整的.就是迄今爲止,在中國古代先秦都城裡頭這是最完整的都城.因爲都城裡邊不能光有宮殿,國王死了還有埋的地方.就跟清朝一樣,你不能光有故宮,清朝的王陵在哪兒呢?有東陵有西陵,東邊在遵化,西邊在易縣.明朝皇帝也是一樣,活著在北京,死了就擱昌平去了,當然昌平也歸北京管.一個完整的都城既要有他生前的宮殿所在地,又要有死後的陵墓所在地,而安陽殷墟是我們目前所知道最完整的一處.
商代以後周武王消滅了商紂王,因爲商紂王荒淫無度,就成立了西周王國.西周王國大家知道從西方來的,西方是指古代社會,不是現在,就是大西北,就從陝西過來的.可能老百姓都知道「姜子牙釣魚」的那個姜子牙,「願者上鉤」.姜子牙就是輔佐他們一個有名的軍師.就那個時代,他向東進攻,他的大本營在西部,現在陝西一帶.然後取得政權以後,他就在現在的西安,建立了西安地區的中國古代第一個王朝,也叫豐鎬遺址.豐京、鎬京,豐是豐富的「豐」,鎬是一個金字邊一個高,這實際是一個水的名字,一個地方的名字.在建立自己都城,這個地方呢,有本書叫《封神演義》,講到西周的歷史,跟這個地方的關係很密切.這個都城現在發掘了大量的墓葬,有貴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也有發現了當時好多建築的地基.因爲房子都沒了,中國跟希臘羅馬不一樣,跟埃及不一樣.可能出國旅遊過的先生,或者出國去過那些地方的先生,或者你們從電視上見到介紹知道,西方的都是石頭建築,中國都是土木建築.改革開放以前包括農村全是土木建築,現在改成磚了.土木建築一個最大的不足,從保存價值來說不易保存,年代一久就塌了,只留下地基了.比如說阿房宮,那麼有名的一個宮殿,杜牧在《阿房宮賦》裡寫到,阿房宮東西多少米,非常宏偉,應該說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它大殿東西一千五百米長,三里地,南北將近五百米,那都不得了,上面可以坐一萬人,那就是萬人大會堂了.但是它沒保存下來,因爲它是土木建築,只保存台基.什麼叫台基?就是打的地基.因爲要這麼大的建築,承載量非常重,地基處理非常好.這樣的話呢,地基打得非常深.我們知道夯土,羣衆打夯的土,夯土厚十幾米,在豐鎬這個遺址,周代都城保留了大量的建築遺址.周代以後,到了東周就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的都城.這個時代是什麼時代?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是一個政治上思想非常活躍的時代.因此都城正因爲這樣,它當時各地的王侯,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都是仿造國王去建造自己的統治中心.包括齊國的臨淄;包括楚國的江陵,就現在的沙市;包括現在鄭州附近的鄭韓故城就是韓國;還有像燕下都,河北易縣,北京附近;還有像河北邯鄲趙邯鄲王.他們紛紛效法當時的中央政權,效法他的都城建設自己的首府所在地.而他建造的方法呢,應該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說這個城皇帝的房子得多高,大臣的房子得多高,老百姓的房子要多高.我舉個例子,像北京城.當然古代不是這樣,最早的古代,明清時期.它可以用琉璃瓦,可以用黃瓦,老百姓的房子絕對不敢,要用那個做的話就要殺頭的.建築本身是個等級,就跟現在坐汽車一樣,也是一個道理.不過這個不太嚴厲了,甚至有錢你什麼都可以坐.但是只要你是公務員就得按規定辦,過去公務員按規定辦,老百姓也得按規定辦.你蓋什麼房子?建什麼樣的廟?都按照規定走.但是到春秋戰國這個時代,應該說正是一個百花齊放時代,百家爭鳴的時代.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也造成了整個建築上一種規劃上的、歸制上的一種社會形態上的豐富多彩.我想因爲它涉及的都城非常多,我這裡就不多談了.
結束了春秋戰國這個時代呢,是由秦始皇結束的.他所建立的城是秦咸陽城,秦咸陽城要根據歷史記載,可不得了.東西二百七十里,到處都是宮殿.當然我想這是文學家的誇張,或者對秦始皇的一種不滿,把他錯誤的張揚.但是不管怎麼說,秦始皇建的都城,確實是非常大的.它的規模呢,應該說呢,像秦始皇陵一樣,大家知道秦始皇陵是現在我們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當中最大的一座.他的都城如果包括他的離宮也應該是最大的一個.至今考古工作者還弄不清它範圍到底比如東西是多少?弄不清楚主要是我們工作原因;再一個因爲秦始皇得罪人得罪的太多了,對它的破壞太厲害了.當時農民起義軍對他的宮殿、對他的各種設施破壞太厲害了.再有呢,秦始皇所建宮殿的所在地,又是中國歷代周秦漢唐,尤其漢唐時代的政治中心.它重疊性的建築,什麼叫重疊性?原來我在這兒進行生活,後來人繼續生活,這樣的話把前代的建築物就破壞了.因此對研究起來非常困難,但是我們知道秦咸陽城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秦咸陽城呢雖然時間短,從戰國中期公元前350年到秦代末年,被秦末農民起義軍推翻秦王朝,項羽西入關中.秦咸陽成也被一把火燒得面目全非.我曾經在遺址上七十年代初進行發掘,本來是一個房子.因爲發掘出來大家可能一看大吃一驚,就跟煉鋼爐一樣,出來都是爐渣了,搬不動.爐渣五光十色的,顯然那個裡頭有金.比如有各種金屬裝飾物,不然的話不會出現那個現象.因此說司馬遷《史記》所記載的「項羽火燒咸陽宮」看來是屬實的,是被考古發掘所驗證的.而且那個宮廷里相當富麗豪華,現在我們裝飾一下房子很容易,他的宮殿都是壁畫,走廊旁邊都是壁畫,壁畫經過兩千多年,顏色還非常鮮艷,剛發掘出來.秦咸陽城在中國古代的都城建設歷史上,應該說創造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高峯.到了漢代,漢代漢劉邦,建立了漢王朝就在秦咸陽城.大家知道看到地圖上,中間的地圖上,有條河,東西向的河叫渭河、渭水.渭河北面是秦咸陽城,渭河南面在秦代的時候,曾經是秦代的離宮.大家知道「荊軻刺秦王」,或者「廉頗藺相如」這齣戲. 秦王就在渭河南邊有個殿叫章台,這章台實際上是漢代的一個宮殿.漢劉邦的辦公大殿,後來把它當作辦公大殿,也叫做前殿.就是在這個地方,它的都城就建在這兒.
大家看到漢長安圖,這張圖呢,畫著紫顏色的就是當時的建築物,宮殿建築和市場建築和宗廟建築.這個城,現在已經應該說做了將近五十多年的工作,情況基本搞清楚了.這個城對中國古代影響也比較大.大家看雖然它中間的一條淺顏色的線在裡邊,是道路.雖然不太整齊,但是已經形成中國古代所謂豆腐塊型的城市結構,用道路一塊一塊切成豆腐塊形式.而且在它南面有宗廟,方塊裡頭有十一個小方塊,那就是當時的宗廟.宗廟是什麼呢?就是祭祖宗的,旁邊有個小方塊,在它的西南角下方那是社稷.社稷是什麼?社稷就是祭天的,祈求農業豐收的.一是要祭祖,二是要祭天.祭祖是維持自己,要把自己政權好好地傳下去;祭天呢是爲了保持好的收成,創造一個好的年景.這是古代一個政治思想.一直對後代延續到明清北京城.大家知道現在明清北京城裡也有太廟,也有社稷.不管它的位置,我後面還要講到它的文化內涵,都能體現出這些特點.漢長安城已經築了兩萬五千七百米的城牆.當時這個城牆是漢高祖的兒子,叫劉盈修築的.這城牆一般高十米,底寬十六米,都是拿土打起來的,夯土.它硬到什麼程度?大家如果有可能到西安旅遊,你們看一看那個土一層一層和現在磚一樣,硬度和現在磚一樣.兩千多年了還保存著,應該說呢,這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好的最早的一個城址之一.漢長安城裡頭最重要的核心地方,我們說一個城,講都城是國家的縮影,都城裡頭什麼是最主要的?就是宮城.什麼叫宮城?就跟老北京一樣,老北京什麼最重要?重要地方當然多著了,但是作爲一個首都來說,故宮最重要,因爲皇上就在故宮裡頭.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故宮轉的.明清時期應該在北京城裡都是圍繞故宮轉的,包括過去什剎海呀,這些修的各種東西都是圍繞它轉的.如果這裡沒有故宮,也就沒有了頤和園和圓明園.因此呢,我們說一個都城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皇宮.漢王朝的皇宮就是未央宮,大家經常在聽唱戲劇的時候,經常提到未央宮,就是看到圖的中間這個方塊.這個是邊長兩千二百米這麼一個方形的一個皇宮,大約有四平方公里.在皇宮裡的正中間有個綠色的,就是它的辦公大殿,叫前殿,前是前後的「前」.中國古代管皇帝辦公大殿在周朝叫路寢.路是道路的「路」,寢是寢殿的「寢」,是睡覺的那個「寢」.到了秦朝呢就叫前殿.因此秦始皇修阿房宮的時候呢,管阿房宮叫做阿房宮前殿.到漢朝繼續繼承這個.到了曹魏的時候,曹氏家族曹魏時候呢,就把皇上辦公大殿改名叫太極殿.太極就是練太極拳的「太極」,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現在.日本人它們的古代都城也叫這個名字.當然後來我們就像在北京就叫「太和殿」,有的叫「大慶殿」,實際上在以前比較規範的叫前殿.這個殿呢,大家看到正好是在工程的中心,正好在方方正正工程的中心,這就叫擇中而立.選擇正中間,表示以它爲中心,這就是不能多中心,就以前殿爲中心.這個中心既包括東西集中,也基本南北集中.現在去過故宮的,大家可以看一看,你在它跟前不知道,只要你看一看圖,太和殿是不是在東西居中就知道了.而且太和殿前頭沒有殿只有門,這個殿也是一樣.太和殿前面都是門,不管是午門、天安門,前面再沒有辦公大殿了,更不允許有休息用的了,這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未央宮的前殿一樣,前殿之前再不允許有殿,都要在它兩邊或者在它的後邊,前面不能擋著它,這是一種至高無上,一種就是所謂一個國君的一個尊嚴.通過建築的安排,建築物的所處地理位置,來體現出它一個思想.
下面我們再介紹一下東漢洛陽,漢代的.到了東漢就劉秀的時候,就把首都遷到洛陽.農民戰爭,西漢末年農民戰爭起義以後,推翻了王莽政權,把首都建在了洛陽.洛陽城有一個特點,如果在前面我們看到了漢長安城情況的話,我們就看到洛陽城規劃裡頭,南北各一個小方塊,兩個皇宮,不同時期使用的兩個皇宮.早期用的南面這個叫南宮,晚期用的北邊這個北宮.這個時期應該說又進入了一個中國古代都城發展的一個新的時期.從這個時期開始呢,到了洛陽城進入北魏時代,宮城所謂皇宮的宮城,有幾個就變成了一個.原來都城裡不是一個宮城,好多宮城.比如漢長安城裡頭有未央宮,還有長樂宮.爲什麼有未央宮和長樂宮呢?因爲最開始皇帝當政的時候在未央宮,皇帝死了以後皇后還在,皇后的兒子當了皇帝還在未央宮,皇后上哪兒去呢?皇后變成皇太后了,皇太后就到了東邊的長樂宮去了.因此漢代西漢時候,有「東宮」、「西宮」之稱.東宮就是指太后之宮,西宮指皇帝辦公的地方.而當時呢在中國封建社會初期呢,一個封建王朝往往需要外親戚,外戚專政就是需要他娘家人來支持他.他對自己的兄弟不太相信,怕兄弟之間有時候不信任,互相殘殺,這樣外戚勢力非常重.實際上,皇后的家族勢力大部分在長樂宮.你們可能注意一下西漢的歷史,西漢的皇帝都是短命的,西漢的皇后都是長命的,有十幾個皇后當了皇太后,皇太后當了太太皇后,一直當多長時間,實際控制政治勢力.多宮城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從多宮城變成單一宮城,是政治成熟化的一個表現,是皇權集中的表現.從皇帝爲權力,依靠家族變成依靠親戚,皇親國戚,變成自己組織政治力量,這麼一個過程.如果說在洛陽的北魏洛陽城,看不清楚的話,大家看看唐長安城.到了唐長安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唐代.綠色的呢是宮殿區,紫色的呢是它的一般的居住區和市場,綠色的南部是皇城,就各部位辦公的地方,在中間的綠色的北部是宮城,宮城就是皇帝辦公的地方.在東北角又一個,大家知道有個電視劇《大明宮詞》,那就是大明宮,東北部那個角是個大明宮.就是從唐高宗、武則天時代,就開始從宮城就把皇宮遷到這裡來了,就在這個殿上叫含元殿上辦公.這是從空中拍的,中間那是大台子,四周這是發掘時的現場.兩面呢有兩個很像我們北京城現在的午門,你們進了天安門以後,看到的午門兩邊,兩邊出來兩個建築物,中間是個門,最早中間是個殿,兩面出來兩個闕,闕樓.這樣的話呢,應該說午門的歷史從這兒可以找出淵源,當然淵源更早,不只是這兒.
從唐代長安城,中國古代的都城形成了自己的一條制度.什麼制度呢?一個城市一條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在城市的正中央,然後它的正門,城的正門和皇城的正門和宮城的正門都在一條線上.然後他的老百姓都在皇宮的周圍,皇宮和皇宮的周圍.怎麼住呢?安排的里坊,切成豆腐塊一樣的模式.大家看一塊一塊的,這樣的格式.一個長方形的方塊裡頭,現在我們叫胡同.到了元大都叫胡同,在元大都以前叫坊,一個土字邊一個方.再早叫里,現在也有叫里的,什麼什麼里就是一里地兩里地的「里」.漢代叫「里」,洛陽北魏時期叫「坊」,一直延續下來,到元大都就變成了胡同,這是我們中國居民區的變化.而且坊裡頭大家看到了它一般是長方形的,在長安城裡頭有十字路,十字路裡頭分成四塊小的,每四塊小的又有一個十字路.一條路逐漸由城裡的路寬一些,比如城裡的主幹大道,唐長安城寬度到一百五十快到一百五十五米,可能比長安街還要寬,一百五十五米寬.比它小一級的路,另一等級路,可能一百米寬,或者一百米到一百二十米寬,通向城門的,還有更窄一些的路.比如環繞城牆的,可能就是三到五十米寬,在羣衆老百姓居住區坊里的路,主要的幹道就十幾米寬.如果坊裡頭再切成小路就五六米寬.大家我們知道可能你們有時候看到日本的一些文學作品,日本是町.丁是個田字,我們坊分成四分,一個坊有個十字分成四塊,每個小的裡頭再分成四份,共十六份,日本叫十六丁.這個制度一直傳到了日本,不過名稱叫法稍微不太一樣.這套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應該說對中國的古代都城制度延續到明清,基本上變化不大.到了遼金元清應該說從現在說我們少數民族作爲國家統一國家的政權的統治者,但是他們也吸納了中華民族這個先進的文化.在都城建設上,完全也是這套東西.尤其是遼金元,甚至比中國的漢族統治的皇帝還要規範化,還要復古,復什麼古呢?復中華古文化之古,按中國古代有本書叫《周禮·考工記》,按《周禮·考工記》那套模式去仿造,去修建.當然到了明清時期,既延續吸收了遼、金、元北京城的特點,又結合中國歷代都城特點,營建了北京城.北京城也就成爲了中國古代都城一個集大成的作品.我想呢,北京城大家都很清楚,在座的各位,我就不多介紹了.如果呢,對古代都城最好的理解就是從北京城做出發點,由此做起點,去認識中國古代都城,好多東西就很容易地破解.謝謝大家!
中國古代都城我想講一講它所反映的中國古代文化特色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說起來也比較虛、比較大,我只能就我覺得的哪些方面和這個聯繫比較多的談談個人一些想法.首先呢,談一下中國古代都城它的選址有什麼特點?就是大家總要問既然中國古代都城這麼多,從古至今,不管是統一的帝國王朝還是亡國王朝,或者說是地方割據的一個政權,大約二百多個都城.它們建都是受什麼條件制約的?我想這個談出來可能對大家認識古代都城、認識古代歷史可能會有所啓迪.
首先,古代都選址對自然條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所謂自然條件,第一就是山水條件.有一種說法叫選都城背山面水,也就是我們搞建築.都城是一個建築羣體,跟蓋房子一樣.蓋房子要採光、要朝陽.建都城呢,要選地形,要大的地形.背山面水的目的是什麼呢?面水是爲了生活需要,背山當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因此地形對於都城來說非常重要,因爲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慮政治的安全,考慮它經濟的發展,或者正常的一個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運作.所以說不考慮基本的經濟條件、基本的環境條件是不行的.
第二個還要考慮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還是商王朝,它儘量考慮它的都城要能夠便於控制它的國家.但居中這個理念並不完全的就處於整個國土的中間.長期以來,我覺得中國首都,在我統計了,千年以上首都立都的是西安、九百年以上的北京、八百年以上的洛陽,基本都是在這個時期居中的地區,是居中的.而且是交通的一個中心樞紐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