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對中華民族有何意義

題目: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對中華民族有何意義

解答: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爲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陝北的紅軍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分別於同年8月和10月,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在8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依靠廣大人民羣衆的 毛主席題字
全面抗戰路線,實行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開闢了廣闊的敵後戰場,建立了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後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等十二萬五千餘次對敵作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爲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爲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確保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政治領導權﹔堅持放手發動羣衆﹐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擴大抗日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並在根據地內建立「三三制」政權﹐即在政權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大體各占三分之一.針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採取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方針﹐執行「又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與頑固派的鬥爭中﹐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從而克服了國民黨當局製造的反共摩擦﹐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抗日力量﹐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