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故事簡介越短越好.急
題目:
關於《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故事簡介越短越好.急
解答:
《三國演義》相關成語
1、 如飲醇醪(周瑜):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於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2、 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
3、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4、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5、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6、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7、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8、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衆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羣絕倫(關羽):形容高出衆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6、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7、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指精通音樂戲曲的人
18、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9、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20、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2、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3、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4、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5、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6、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7、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遜(張郃(xiá)):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成器.
30、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1、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魏、蜀、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長劇.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爲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外戚何進當權,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隨後,袁紹軍與另外17鎮諸侯割據混戰,最後,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殲滅袁紹、袁術等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占據了中原地帶;劉備最初轉徙不定,直至他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出山輔佐,才制定了正確有效的戰略方針,即以「帝室之胄」、 「光復漢室」爲旗號,以「聯吳抗曹」爲基本方針.最後,經過「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還,得以占據益州與荊州部分.逐步發展壯大;江東孫氏自孫堅開始,就以江東六郡81縣爲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直至孫權,實力日益增強.
此後,三國爭戰層層展開.先是孫權乘關羽和曹兵交戰之際,派兵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漢自立,定國號「魏」.劉備亦繼漢統,建立蜀漢.爲報關羽被害之仇,劉備親征江東,結果孤軍深入,爲陸遜所敗,劉備病死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其後,孫權建立吳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獨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獲之後,穩定了後方.又先後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死後,姜維繼其職,先後九伐中原,同樣無功而返.後主劉禪昏職聵,朝政腐敗,蜀漢國力日漸衰弱.
你可以自己看著刪減一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