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國歷史神話故事急!
題目:
求中國歷史神話故事急!
解答:
1.盤古開天地
在非常非常久遠的時候,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一樣,黑暗混沌成一團.就在這個大雞蛋中,盤古在悄悄地孕育著.
盤古在大雞蛋中孕育著、生長著,如同睡著了一樣,發出呼呼的鼾聲.一年、十年、百年,轉眼之間一萬八千年過去了.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睜開了眼睛.但他覺得奇怪,怎麼四周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呢?黑暗使他悶得發慌,接著又是萬分地煩惱,他實在忍不住了,向旁邊一抓,竟抓到了一個大斧子.於是,他拼盡全身的力氣,狠狠地向前劈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個曾緊緊地包著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雞蛋被他劈裂了.
這個大雞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地向上升去,慢慢地變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地沉下來,一點點地變成了地.於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被盤古用大斧子給開闢出來了.
天和地被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會再合攏起來,就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伸直了腰杆站在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著.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盤古的身子也隨之增長.就這樣,一萬八千年又過去了.天升得高極了,地也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爲高大.
那麼盤古到底長了多高呢?據說有九萬里那麼長.盤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和地的中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過去了,盤古就是那樣在孤獨寂寞中辛苦地撐著天地.後來,天和地終於被固定住了,但盤古也到了筋疲力盡的時候.終於有一天,他「轟」的一聲,倒在地上死去了.
盤古臨死的時候,渾身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團團氣體,變成風和雲;他發出的最後聲音,變成了滾過天空的隆隆雷聲;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睛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的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美麗的珍珠和溼潤的玉石.就連他身上的汗水也變了,變成了無盡的雨露和甘霖.
儘管他死去了,他也沒有忘記把自己的全部留給他開創出的天和地.所以後人稱讚盤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的整個的身體來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和美麗.
2.女媧造人
自從天地開闢以後,天空上有了光輝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大地上有了秀麗的山川、花草和活潑潑的飛禽走獸.
有一天,女神女媧來到了天地間,看到了這一片秀麗的景色,十分高興.但是,她總覺得這世間似乎還缺少些什麼.
女媧走累了,坐在一條小河邊休息.她忽然看見自己映在水裡的影子,她想,如果這世上有好多好多象我一樣的東西多好啊.
女媧順手抓起一把黃土,又在土裡摻了些水,就照著自己的樣子捏起來.女媧捏成了一個個小泥娃娃,又對著他們吹了口氣,這些小東西居然眨眨眼睛活了.他們真是聰明極了,又蹦又跳地說著話,還會在地上直立行走呢.女媧一看,真高興,她給這些小東西起了個名字叫「人」.從此,這些會思想、有智慧的人就成了世間的主宰. 女媧不停地捏呀捏呀,一羣羣的人在她的手裡誕生了.但是這個世界太大了,這些人在大地上仍然顯得很少很少.女媧太累了,有什麼辦法能造得又多又快呢?女媧忽然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她拔下一根藤條,把藤條的一頭蘸上泥漿,然後向四周一甩,啊,真奇妙啊,濺落在地上的小泥點都變成了又蹦又跳,活生生的小人了.女媧不停地甩著甩著……
從此以後,一羣又一羣的人類布滿了天涯海角.他們白天捕魚、打獵,晚上在樹洞、小棚子裡休息,生活得可快活了.
3.女媧
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爲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爲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爲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崑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爲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爲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女媧補天的記錄見於《淮南子》: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爲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斂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衆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爲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當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
女媧勞苦功高,在西漢的《運斗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爲和她的哥哥伏羲、嘗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爲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4.伏羲(約前1萬年)
上古聖人.生於古成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因伏羲「孕十二歲而生」(古以十二年爲一紀),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紀.
《光明日報》在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伏羲故里話伏羲》一文中載:「學者們根據《水經注》、《開山圖注》、《繼漢書·君國志》等史料上關於『伏羲生成紀』的記載,一致認爲天水是以優羲爲代表的華夏先民誕生,繁衍和長期生活的主要地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詳地.」
《史讓·三皇本紀》記載:「太白皋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羲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剛觀象於天,俯則觀德於地,傍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結繩崐之政,於是始創嫁娶,以儷皮這禮,結綱罟以教佃漁,崐古曰宓羲氏.」相傳伏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建都陳國(今河南省淮陽縣),在位一百十五年,因而伏羲被列爲「三皇」(優羲、神農、軒轅)之首,亦稱人皇.
我國古代多以聖人爲神,傳說優羲能緣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經·海內經》載:「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過,黃帝所歸.」「太白皋爰過」,即伏羲上下於建木之意.《淮南子·時則訓》載:「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高誘註:「太白皋、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尊爲東方天帝,這就是他的神職.
伏羲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具大貢獻是始畫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八卦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宇宙間的一個高級「信息庫」.早在十七世紀,德國大數學家萊布尼茲創立「中國學院」,研究八卦,並根據八卦的「兩儀,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發明了二進位記數和當地歐洲先進的計算機.八卦中包含的「二進法」,現在廣泛地應用於生物及電子學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歐洲科學家在談到八卦的易理被現代廣泛應用時,嘆爲「至爲可驚」.八卦中的許多奧妙神奇之處,至今還正在研究和探討之中.
伏羲演繹八卦的地方在今天水市南渭河南岸的「卦台山」.山勢突兀雄偉,景致幽美.山上有伏羲廟,內有伏羲塑像.廟內存有五百年前明代製作的木質八卦盤,直徑三尺,厚三寸,紫紅色,上刻八卦,日月星辰天體,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節氣及六十四卦方位圖形.造型美觀,雕工精巧,系珍貴文物.
現今古成紀有規模的伏羲廟有三處,即位於天水市區的伏羲廟,卦台山伏羲廟,秦安泰山廟的伏羲廟.尤以天水市的規模宏大,歷史悠久.據記載,它建於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廟院內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現崐存三十七株,四季長青,生機盎然.而今古成紀人民把相傳伏羲誕辰的農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農曆五月十三日作爲伏羲廟祭祀的重大節日.
由於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龍的傳人」之說.有學者指出:「伏羲出生於蛇系氏族,並且以蛇爲尊.他身上穿的樹葉或鹿皮,形右蛇之鱗身或花紋,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圖騰標誌.近年來,海內外越來越多的「龍的傳人」來到 弘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江澤民總書記來天水視察,爲古成紀題下了「羲皇故里」的碑文.
5.炎帝
傳說爲遠古時期部落首領,與黃帝同爲中華民族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國名》載:「炎帝後,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傳說在寶雞民間和官方流傳經久不衰.寶雞市區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內外炎黃子孫每年清明節和農曆七月七舉行盛大祭祀紀念活動.
炎帝部落初期從事採集、漁獵,因發明農業,開始了半定居的農業遷徙生活.遷徙路線是沿渭水東下,到達河南、湖北一帶.炎帝部落對中國農業發展有偉大貢獻.炎帝「遍嘗百草」,發現可食用植物並培育成農作物;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開創了農業文明史.同時,改善飲食結構,了解植物的治療作用,開創了中國醫藥史.
相傳,上古的時候,沒有農業,人們靠打獵、捕魚、採摘野果爲生,挨餓、受凍、遇險,過著原始遊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這種苦境,心裡極爲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過上豐衣足食的安安穩穩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種草結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名山大河,嘗盡了無數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誤吃了毒果差點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終於在南方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結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這就是禾苗.經過試種,第一年就收了滿滿一擔黃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實,第二年,收穫了幾十擔.從這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天南地北,種穀的人越來越多.爲了減輕人們耕作的勞苦,炎帝又教會人們耕作技術.
炎帝種穀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爲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把炎帝敬爲神農.明崇禎十二年,把炎帝尋禾種禾的地方取名爲"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
炎帝神農氏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爲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爲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二、嘗百草,開醫藥先河.據《帝王世紀》載,神農"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爲嘗百草,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炎帝神農氏在與大自然,與疾病作鬥爭中,爲後世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立市廛,首辟市場.據《周易?繫辭下》載神農"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爲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我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爲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爲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爲琴,結絲爲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六、削木爲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七、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爲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按季節栽培農作物,炎帝神農還立曆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爲三十日,十一月爲冬至.
炎帝神農氏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智貴於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炎帝神農氏還是我國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種五穀,教民醫藥,教民制陶、繪畫,教民弓箭、獵獸、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樂、舞蹈,還教民智德.可見,炎帝時期,德、智、體、美得到了全面重視和發展.
炎帝神農氏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創業精神,奉獻精神,敢爲人先的創造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華後裔在與自然和社會的鬥爭中,擺脫愚昧和野蠻,追求先進與文明.這種精神使華夏民族獲得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
6.黃帝
黃帝爲中國開化時代最初之君主,亦被承認爲中華民族之共祖,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河南新鄭縣西北),稱軒轅氏,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亦稱有熊氏,少典氏之子.黃帝生而靈異.《史記》稱其「以土德王,故號黃帝.」漢緯中已有不少有關黃帝的內容,按其說法,黃帝是北斗神,他的孕育和誕生整個就是一個神話:有一天,黃帝的母親附寶去往郊外,一個巨大的閃電在北斗星的周圍耀眼地閃爍,使附寶得到感應,於是生了軒轅.軒轅的胸部生來帶有「黃帝子」三個字.黃帝具有劾制鬼神的神力,《列仙傳》記黃帝「能劾百神,朝而使之.」早期道教有一種用以劾鬼的法器「黃神越章」,還有一種專門用來爲生人和死者解除災殃的墓葬明器「解注瓶」,都是根據對黃帝神力的信仰而來.
黃帝的武功1.阪泉之戰—時,天下共主炎帝神農氏八世,暴虐無道,黃帝率諸侯與戰,敗神農氏於阪泉(河南涿鹿縣東),遂代神農氏爲天下共主,版圖東至於海,西至甘肅,北至河北,南至大江.2.涿鹿之戰—時,諸侯多歸黃帝,獨苗族蚩尤不服,與黃帝戰於涿鹿(今河南涿鹿縣),蚩尤能作五里霧,黃帝與其久戰不勝.黃帝乃作指南車(車上有神,常指南方)以定方向;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下凡,把靈符、道法和《陰符經》傳給黃帝,遂擒殺蚩尤,天下乃定.
黃帝的文治黃帝既定天下乃與諸臣共訂典章文物,遂有如下的各種發明,使社會民生接近今日:
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爲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 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與岐伯討論病理,作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造:采首山(河南襄城縣南五里)之銅以造貨幣.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黃帝成仙黃帝年近百歲,棄帝位,從列仙遊,(務光子、容成子、廣成子、紫府先生、中黃丈等)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成之日,年已百歲,有龍從天而降,接引黃帝,升天而去,成爲天上五帝之一,南朝陶弘景在其《真靈位業圖》中,列黃帝於第三神階之左,稱爲元圃真人軒轅黃帝.
7.蚩尤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爲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爲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夸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爲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湧,波濤直向蚩尤衝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颳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擡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鬥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髮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衝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爲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爲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爲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崑崙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爲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爲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8.姜太公——直鉤釣文王的權謀鼻祖
姜太公是一位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地位的道家形象,特別是經過《封神演義》的渲染,這個人物在民間已經被神化了,所以,要了解真實的姜太公,就要先回顧那段歷史,去除那層神化的面紗.
歷史上真實的姜太公是一個模糊的記載,這也符合道家大象無形的觀念,能夠確定的就是,姜太公是商末周初的人物,其智慧才能受到周文王的賞識,並委之以軍國大政,周文王之後,又輔佐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因爲功勳卓著,被封爲齊地的諸侯.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望是東海上人,也就是具有才學德望的傑出人士,他的祖先是輔佐大禹治水的賢臣四岳,後來在虞夏之際,也就是大禹平定水患、論功行賞的時候,被分封到呂地,也就是山東的呂縣那一帶,也有說封在申地,反正都是在山東.四岳姓姜,其後代中那些庶出的子孫有的姓姜,有的以封地爲姓,姓申或姓呂.姜太公這一脈是承襲呂地的一枝,也有說他姓呂的,因此,歷史上有時候也稱他爲呂尚,但多數人稱之爲姜尚.
姜太公,或太公望這個稱謂是姜尚跟從周文王之後才形成的.據說,姜尚在投奔周文王之前已經年紀很大了,而且已經非常窮困,儘管滿腹經綸,但是卻沒有進身用武之地,就在渭水河邊用直鉤釣魚,希望有見識的諸侯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也有一種說法是,姜尚就是因爲文王的德操智慧而專門去考察的,目的是看看周文王是不是名實相副,否則也不會大老遠的從山東跑到陝西的渭水來.
就在呂尚每天坐在渭水邊,象個普通老頭一樣垂釣的時候,周文王已經有了心靈感應.關於這一點,是古代歷史上常用的手法,即使出自太史公之筆也很難確信,所以,只能當作故事聽.據說周文王要出外打獵,那時他還是西伯,按照當時的風俗先要算一卦,看看打獵是不是合適,能獵獲些什麼.卜算的結果顯示,周文王這次出獵獲得的「非龍非鹿,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西伯就出獵,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正在水邊直鉤釣魚的姜尚.姜尚坐在水邊如枯木,懷裡抱著一枝魚杆,釣鉤不但是直的,而且離水三尺遠,一看就不是在釣魚.西伯姬昌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異人,上前施禮問候,說了幾句話之後,彼此就明白,雙方機緣巧合,於是西伯姬昌就請姜尚坐上自己的馬車,親自趕車回宮去了.《史記》上記載,文王因爲遇到姜尚高興的不得了,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這就是姜太公這個稱謂的由來,是因爲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就期待、盼望一位聖人的降臨,幫助周室振興,所以,文王把姜尚當作祖父期望的那位聖人,尊稱爲太公望,並且以師禮待之.
還有一種傳說,姜太公博聞多學,又是貴族之後,也曾經在商紂王的朝廷里供事,見紂王無道,就離開了,行走於諸侯之間,希望他們當中能有人起來,取而代之,最終終於在渭水邊遇到了西伯姬昌,就歸附了他.
另外一種傳說是,姜尚隱居在東海之濱,與世無爭.西伯姬昌被紂王囚禁在羑里,他的臣子散宜生等人知道姜尚賢能,就派人去請他幫助救人.姜尚也聽說西伯姬昌德行高尚,善待老人,就去了.然後,姜尚獻計,用美女珠玉寶馬進獻紂王,把西伯救出來.紂王還賞給西伯征伐諸侯的大權.
儘管這段傳說中有很多離奇的地方,但也不足爲怪,可以確信的就是,姜太公與周文王的期遇確實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這種賢臣遇明主的故事,以後歷朝歷代都有,也有更離奇的,但都超不過姜太公直鉤釣文王的巢臼.
雖然姜太公知遇周文王的傳奇流傳了三千多年,但是,姜太公如何幫助周文王制定振興計劃,如何幫助周武王制定戰勝商紂的戰略,卻沒有明確的事跡流傳下來.一來這些都是權謀機密,二來當時的文字史還不發達,現在流傳下來的商周文字,除了甲骨以外,就是鐘鼎,書寫技術的不夠,也導致了許多本來可以流傳的史料失落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是,從後世的信史中,我們還是能掌握一些大略.
姜太公幫助文王理平了周地的政治,修德養兵,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奪取商朝的天下,太史公記述這段歷史時這樣寫道,周文王「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姜太公被稱爲兵家鼻祖,有一本兵書也是托在他的名下,就是《素書》,其中有很多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但也有很多?
- 上一篇 中國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 下一篇 求關於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風俗文化,民族傳統的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