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上還有誰和唐雎一樣不辱使命?
題目:
在史上還有誰和唐雎一樣不辱使命?
解答: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藺相如完璧歸趙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lìn)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諸葛亮舌戰羣儒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遊說東吳羣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羣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張騫通西域
張騫,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張騫,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公無前2世紀時,中原受到來自北面和西面山區匈奴部落的侵擾.他們攻打中原的農民,掠去他們的牲口,並且試圖鼓動人們反對中原的統治.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現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後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
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漢,直達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境內的撒馬爾罕.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麼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爲「絲綢之路」.
折衝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爲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爲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爲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范昭認爲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現在「折衝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霸業因時而興
晏相國來到了館舍,楚國大臣爲他洗塵接風,席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楚國下大夫首先發言道:「齊自太公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足可以與楚匹敵.爲什麼自齊桓公稱霸中原之後,曇花一現,再不能領袖諸侯了呢?以齊國國土之寬廣,人口之衆多,國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國您的才智,怎麼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國結盟,這太讓人費解了.」晏嬰回答:「識時務者爲俊傑,通機變者爲英豪,先前自周失政於諸侯之後,諸侯連年征戰,春秋五霸迭興,齊國稱霸於中原,秦國威振於西戎,楚國稱雄於荊蠻之地,這一切固然有人爲的因素,可大多數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晉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於西戎之後,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其死後子孫衰弱,再也難振往日之雄風;就連你們楚國也自楚莊王之後,亦常受吳晉二國的騷擾,困苦不堪.難道只有齊國衰弱不成?今日齊國前來交好結盟,這只是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罷了.你作爲楚國名臣,本應通曉『隨機應變』這四個字的含義,可怎麼卻也問出這樣愚蠢的問題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臉紅著退了下來,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氣地質問道:「平仲您自以爲是隨機應變之士,然而齊自內亂以來,齊臣爲君死的不可計數,而您作爲齊國的世家大族,卻不能討伐叛賊,或棄官明志,或爲君王而死,您不覺得羞愧嗎?爲什麼還留戀名譽地位遲遲不肯離去呢?」晏嬰正色反駁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於小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只知道君主爲國家的社稷而死時,作臣子的才應該與之同死,而今先君並非爲國家社稷而死,那麼我爲什麼要隨隨便便從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雖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來沽名釣譽呢?況且在國家有變時,我不離去,乃是爲了迎立新君,爲的是保存齊的宗祖,並非貪圖高位呀,假使每個人都離開了朝中,國家大事又有誰來做呢?並且國家內亂,哪一國沒有發生過呢?你們楚國不是也有這種事嗎?又何必責怪我們呢?」
外貌不足識人
又有人不滿地說道:「英雄豪傑,必相貌絕倫,雄偉無比,而今相國您,身高不足五尺,手無縛雞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說客罷了.單單依靠口舌,而沒有實際的本領,欺世盜名,不感到可恥嗎?」「我聽說稱錘雖小,能值千斤,舟槳雖長,不免爲水浸沒,紂王勇武絕倫,不免身死國亡,爲什麼呢?我承認自己並無出衆的本領,愧居相位,卻絕不是與您逞口舌之利,只是問有所答罷了.難道我拒不回答嗎?那也太無禮了.」
唐雎
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爲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鬥爭並敢於爲國獻身.曾經在魏國滅亡後出使秦國,冒死與秦王抗爭,粉碎秦王吞併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戰國策》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藺相如
添加新評論